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ID:1220979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1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2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3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4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选修必修二制卷:朱水红审核:倪娟使用时间:4月26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纲解读】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考点梳理】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阅读书本知识,简述商周时代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概况。商朝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元朝明清2、材料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

2、曼酒醉犯夜,杖杀之”。——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东京梦华录》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市在宋朝以前和宋朝时期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宋朝以前:宋朝以后:第6页共6页高二历史选修必修二制卷:朱水红审核:倪娟使用时间:4

3、月26日3、古代城市的发展著名古代城市古代城市兴盛的原因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扬州、成都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4、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战国策》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

4、正帝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以及影响。含义:实行原因:实行时间:实行目的:表现(战国、西汉、明清):第6页共6页高二历史选修必修二制卷:朱水红审核:倪娟使用时间:4月26日评价:5、材料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以上材料表明明清

5、实行了哪一政策?结合书本概括其基本事实以及影响。政策:含义:原因:评价:【重难点探究】主题一、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第6页共6页高二历史选修必修二制卷:朱水红审核:倪娟使用时间:4月26日在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商业自从先秦时期产生后,便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并且向农村延伸,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也都比较发达。那么,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主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二者有何异同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时代

6、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高考链接】1.(2011海南单科T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2.(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7、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3.(2011福建文综T15)《汉书•食货志》记载:“第6页共6页高二历史选修必修二制卷:朱水红审核:倪娟使用时间:4月26日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考点检测】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做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

8、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2.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