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

ID:12327127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6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_第1页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_第2页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_第3页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_第4页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重庆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的描述,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787000202 关键字:就业结构重庆经济增长引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区域内劳动力资源的丰度及其结构的合理化,将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劳动力结构在很大程度又取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西蒙·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认为:“伴随着经济增长,农业部门

2、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例大体上升,但劳动力相对比重会呈现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趋势;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由此可见,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就业结构必然与之协调演进,并且从长期来看,三次产业中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将趋于一致。伴随着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及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提高,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也会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近20年来经济发展十分

3、迅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其就业结构的演进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否相协调?就业结构的演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又如何?笔者将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加以说明。一、重庆市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近20年来重庆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表11985——2004年重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份GDP(%)就业(%)GDP(%)就业(%)GDP(%)就业(%)198535.272.842.715.622.111.6198635.171.442.116.522.812.1198732.870.6

4、4217.225.212.2198831.169.943.117.425.812.7198929.370.342.917.127.812.6199033.470.339.716.826.912.919913269.839.517.028.513.2199227.867.340.616.731.616.0199325.665.64317.431.417.0199425.861.543.517.430.721.1199525.959.642.318.231.822.2199624.259.541.820.33420.219

5、9722.659.241.720.035.720.8199820.958.54118.538.123.0199919.258.140.916.739.925.2200017.856.141.416.340.827.6200116.754.541.616.841.728.720021653.14216.84230.120031551.743.417.341.631.0200415.950.744.317.539.831.8资料来源:《重庆市2004年统计年鉴》从近20年来重庆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来看,就业总人数从1985

6、年的1432.03万人上升到2004年的1715.62万人,劳动力总量上升了20%;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也从1985年的72.8:15.6:11.6调整到2004年的50.7:17.5:31.8,就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到三次产业的就业来看(如表1):第一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其就业比重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从1985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72.8%下降到2004年的50.7%,20年间降低了22.1个百分点,年平均降低速度约为1.1%,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囤积于第一产业之中,而

7、未有效转出。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出起伏波动的态势,总体增幅较小,增速缓慢,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85年——1996年,就业比重缓慢上升,从15.6%上升到20.3%。(2)1996年——2000年,就业比重明显下降,从20.3%降低到16.3%。(3)2000年——2004年,就业比重小幅回升。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过低主要是因为重庆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是其支柱产业,因此,工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劳动力的有限吸纳能力。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1985年就业比重

8、为11.6%,到2004年上升到31.8%,增长了20.2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速度约为1%。这充分体现了重庆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较强的吸纳能力。相对于重庆市就业结构的缓慢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则更为明显。20年间,GDP总量增长了18倍,三次产值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也得到了加强。(如表1)第一产业的GDP比重逐年下降,从1985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