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ID:14712345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_第1页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_第2页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_第3页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_第4页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唱好语文“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三部曲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积极的态度。可以说,语文教改的不断推进,正使语文这门学科回归到其语言的本质,并积极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转变为语言应用能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为中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摒

2、弃固有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再被动地等待教师以知识,而是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标志,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其充分体现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能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将课堂真正变为学生自主生成的学习乐园,成为真正的“学堂”。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问意识,学生的提问意识越强,意味着他们的对话主体意识越牢固,就能不断发挥能动力量,

3、让课堂充满活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和谐放松的课堂氛围和师生的平等对话情境中,他们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才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提问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保护提问学习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当课堂中不再只出现教师提问的声音,而是师生围绕适当的话题进行提问和探讨交流,才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  例如冰心

4、作品《纸船》的课例,课堂实录节选如下: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都觉得这个词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什么诗意吗?  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又缥缈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母亲。  生:我想问冰心奶奶,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爱和悲哀”,而要用“她的爱和悲哀”呢?  生:我认为这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

5、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亲,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后呼应。  师:变换人称有必要吗?  生:不变好,全文一脉贯通,诗情才能凸显。  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的吗?  生:该变的时候就必须变。从生活中出发,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师: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发现,本案例是在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了适时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令人赞赏的是,学生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问题意

6、识,不仅向作者提问,而且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不断涌现颇具智慧的见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矛盾之处、有争议之处、言外之意丰富的关键语句,等等,这些地方往往是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地方,也关乎文本的核心价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鼓励甚至推动学生提问,在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对话主体意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成就智慧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重要

7、支点是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都没有热情和兴趣和文本对话,那么很难想象这会是一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  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投入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热情会被激发,很快融入平等自由的对话之中。“教师适度的热情、抑扬的语调、变化的目光和适度的肢体语言等,都会对学生发出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代表着活力、投入和兴趣,一种无穷的号召力,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及时把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放”:放飞思想、放活激情、放开思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收”:收紧思

8、维、收拢方法、收集信息,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建立在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特质是随意性的,学生的有些理解看法(观点)教师有时候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收”与“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