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ID:1491288

大小:57.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1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_第1页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_第2页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_第3页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_第4页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看待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性恋在中国被如何看待以及发展趋势摘要:在强调公平公正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同性恋在中国仍然受到歧视。受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男人应该承担起传宗接代的任务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同性恋被认为是反人类,反社会的病态行为。在古代,同性恋并没有被强烈的反对,反观在现代社会,按理说是更开放的社会,同性恋遭遇不公对待。不理解的根源在于无知,在于老一代人的固执,也在于媒体的反面宣传,没有正确的引导。。虽然同性恋在中国被对待的态度仍然不如在荷兰等国家那样开明开放,不过无论是新生代的青年人还是舆论导向,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性恋有朝一日能够真正像异性

2、恋一样,不被歧视,不被压迫。关键词:中国;同性恋;歧视;发展法律人心中应该有一把标尺,一杆标称,法律人应该心中有一颗“强迫症”的种子,反对不公,反对歧视。研究这个问题,是想用自己作为一个法律人的绵薄之力,去为同性恋群体做些什么,去试图让他们受到公正的待遇,不能说改变人们的想法,但是尽可能的去减少歧视,减少那些有色眼光。凡事有果必有因,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想要改变现状,必须从了解现状开始;想要有动力,则必须有好的预期。一、同性恋的概念同性恋应该如何定义呢?Bullough博士对于同性恋的描述是:对异性人士不

3、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1],后来这被德国医生Benkert于1896年创造性的概括为“同性恋”,由此“同性恋”这一词产生。至于引入英语词汇,则是性学家Ellis等人之功劳。再后来homosexual开始成为对医学临床研究中被用来指代一种精神疾病的称呼。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74年将homosexual从精神疾病列表里删除之前,homosexual一词一直被同性恋者认为是一个带有污蔑性质的词汇。之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明确写道:“单纯的性取向问题不能被视为一种障碍”,

4、这个标准对於‘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同样适用,比如‘恋无性人’(天生没有性别的残疾人,同样享有恋爱人权)”[2]2001年4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出版,取消了CCMD-2的“性变态”条目,将同性恋归于新设立的“性心理障碍”条目中的“性指向障碍”的次条目下。对于同性恋的定义,如是说:“符合性指向障碍的定义;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就持续表示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3]

5、,并未提到“疾病”等字样。二、中国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龙阳之好”,到“断袖之癖”,这些典故被记录在《战国策》以及《汉书》里,并未有任何反面的评价。在一些政策开明的朝代,如汉、唐,“男风”甚至有所发展。历史发展潮流令人不解,在现代中国,对同性恋的态度急转直下。1991年,一个以健康为名义的搜捕行动在北京展开,逮捕了50多名同性恋,对他们进行查问,抽血,调查。这是极大的人格侮辱。无缘由的逮捕,加上犯人般的审问,无疑是把他们当作非正常群体看待。由此,中国第一部同性恋电影诞生——《东宫西宫》,虽然在国外获奖无数,但是却未在中国上映

6、。这也是中国对同性恋的一种不公对待,就目前来看,并未有一部同性恋主题电影在中国大陆公开上映。在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时,使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相结合的方法的是台湾私立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涂沅澄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信息与辅导学系陈学志,以主修心理学和辅修心理学的大学生为被测试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测量外显态度,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量外显态度,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虽然于外显态度表上表示自己不会排斥同性恋者,但是于内隐测量程序中却对同性恋者持有内隐的排斥态度。此外,刘婉娜和刘予玲分别对涂沅澄,陈

7、学志的《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进行修订。其中,刘婉娜等人选取某高校45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对同性恋内隐及外显态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刘予玲等人对郑州大学本科生共138名,选取其中异性恋者125人,研究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二者都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是相对宽容的,而其对同性恋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并且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相关不显著。[4]在对同性恋者的态度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可以接受,但是这种接受大多是出于对其个人的尊重,尊重其选择恋人的权利,而不是心理上的赞同与认可。人们多数是在表示自己的宽容意愿,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正常地

8、看待这一件事情。不过这些宽容,谅解,尊重都是有条件的。这里的同性恋者,被理解成性取向为同性的群体,人们在回答这一态度问题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考虑道德问题。一旦同性恋者做出了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甚至他们的罪过会被定义为其“心理变态”,而不是以一个“正常人”的身份去被裁定。人们对同性恋的“宽容”是有一定虚伪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