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

ID:15332252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_第1页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_第2页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_第3页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播哲学传播政策与传播制度之关联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傳播哲學傳播政策與傳播制度之關聯性李瞻2009年6月壹、前言通常認為,傳播制度決定於政治制度。換言之,傳播制度乃為政治制度之一環,當社會政治制度變更時,傳播制度亦隨之變更。所以認為,瞭解各種政治制度的理論,應為瞭解各種傳播制度的前提。人類自有歷史以來,社會即有兩種力量相互激盪成長;一種是極權的力量,另一種就是自由的力量。如極權力量取得優勢,就出現一種極權的政治制度;如自由力量取得優勢,就自然建立一種自由的政治制度。但不管是極權的制度或自由的制度,都對下列問題,堅持一套假定的信念。貳、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一、人性問題。極權主義認人性是惡的,愚昧無知的,所以主張嚴格統治,輔以教育,使之

2、向善。自由主義認人性是善的,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的,所以主張民主自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二、社會與國家的性質。極權主義認社會與國家是實體的,有生命的,是真理的化身,是文化的結晶。而自由主義則認社會國家是抽象的,沒有生命的,它僅是個人的組合,沒有個人,便沒有社會國家。三、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極權主義認為個人為國家的臣屬,不能獨立存在,個人本身沒有目的,沒有意志,他必須在國家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自由主義則堅信個人為唯一存在的實體,有目的,有獨立意志,並有天賦不可剝奪的權利;國家之存在,在維持公共秩序及增進個人之福利。四、知識與真理的特質。極權主義認為社會國家之結構,係基於人類天賦智慧之

3、不平等,統治階級具有最高之智慧並為真理之主宰,故主張知識與真理均應由統治者來傳播。而自由主義強調天賦平等之權利學說,認知識係經學習及經驗而來,真理則散佈在每個人之心中,故主張言論自由,真理愈辯愈明。4参、社會責任論的傳播哲學一、人性問題。人類並非完全理性動物,有善有惡,但頗為自私(selfish),需要教育與監督制衡。二、國家性質。國家為個人之組合,其目的在增進個人之幸福。三、國家與個人之關係。個人為獨立之實體,有獨立意志及其目的,但國家利益為代表整體個人利益之總和,故國家與公共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四、真理與智慧之本質。人類智慧不平等,知識係由學習與經驗而來,實現真理,需要教育與自

4、由而負責的傳播媒介。肆、基於傳播哲學,傳播基本政策如下:一、新聞自由並非基本人權,而是道德權利。必須厥盡道德義務與善盡社會責任,然後才能享受自由。二、國家在傳播活動中,應擔任一個積極角色。目前國際傳播不平衡,形成「傳播帝國主義」,成無政府狀態;而傳播事業形成獨佔,一城一報,劣幣驅逐良幣(Gresham'slaw),傳媒完全成為資本家營利的工具;這些現象,必須依賴政府力量,然後才能維護資訊自由流通與意見的自由市場。哈佛大學前哲學系主任霍根博士(Dr.WilliamHocking)曾說:「運用政治力量,消除自由的其他威脅,而不失去自由,這是20世紀最高的政治藝術。」三、傳播媒介應做大

5、眾討論與批評公共事務的論壇。傳媒應大量刊登「讀者投書」,「相對社論」與「公共辯論節目」,藉此促進社會和諧,與國家團結。四、傳播媒介基本特質應是一種公益事業與教育事業,而不是一種商業。因人民需要教育,社會需要公益、正義與和平;而商營傳媒卻是違反教育,毒害兒童與成犯罪的導師。五、傳媒應由智慧最高與道德最好的人主持,不應由商人主持。假設確信傳媒是公益事業與教育文化事業,就應該由智慧最高與道德最好的人士主持。其發行人、編輯與記者,均應有一定資格,應受專業訓練,其職權、待遇、退休、養老等,應受法律保障。根據以上傳播基本政策,應建立具有教育文化性質的公共傳播制度。4伍、建立公共利益與公共傳播

6、制度世界任何國家,不論在國際或國內,表現均不理想,要建立現代化與受人尊敬的國家,必須建立公益與教育文化的公共傳播制度。一、建立公共廣播電視制度。仿效英國BBC、德國ARD、日本NHK與美國PBS制度與節目配置,建立5~7個傳播網與電視網,分別服務文化水準不同的受眾,完全不以營利為目的。二、建立公共報業制度。分別由國家、政黨與公益社會團體發行。各報僅設編輯部與採訪部,不設印刷廠,而由國家印刷廠負責公平印刷,以減輕報業龐大之固定資本負擔(約佔85%)。藉以防止報業獨佔,與維護資訊多元化。建立公共報紙,是現代傳播觀念的新思潮:1.1947年,「美國新聞自由調查委員會」認為新聞自由並非基

7、本人權,而是道德權利,應負道德責任;並認為報業受劣幣驅逐良幣法則(Gresham'slaw)的支配,所以為了社會利益,必須由國家發行「公共報紙」,維護資訊自由流通,免與商業報紙競爭。2.1959年10月,美國著名政論家李普曼(WalterLippmann),建議美國建立公共電視,1967年11月國會制訂公共電視法案(PublicTVAct),隨之建立公共電視公司(CPB)。當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WorldReport》發行人勞倫斯(DavidLawren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