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ID:15514281

大小:4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3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_第1页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_第2页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_第3页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_第4页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语文德育渗透,结题报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6年4月――2016年4月,我们进行了科研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自课题成立以来,在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两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的课题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二、课题的界定语文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三、理论依据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也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一是有意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二是有序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是有机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四、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让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既不只停留在具体内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辩证的,按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进行德育渗透。研究内容:1.现状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语文学科教学中是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渗透了德育因素,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以便针对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目标与任务,从而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2.对策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应从如下方面考虑:转变观念,提高教育工作者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建立课堂德育渗透体系和实施网络,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完整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结构和氛围。完善语文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4.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五、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以本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品质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中,将针对学生作连续的跟踪调查,以观察和分析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 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逐步形成对被调研对象的教育对策。行动研究法。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它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了个体或群体与专家或团体的密切结合。因此,行动研究法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具体到本课题就是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制度计划、收集信息、观察与反思”的基本研究方法。六、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将在各个学科进行,以分学科实验为基础,形成学科综合实验。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实验将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完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为准备阶段;2016年9月至2016年9月为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6年4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在2016年4月总结出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以供评价和推广。七、研究成效通过德育渗透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德育渗透的方法。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 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三峡的雄壮,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师可通过对地震中父亲和儿子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儿子的坚强与勇敢。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科德育渗透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我校承担,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的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的科研课题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契机。我校把2016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在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学科德育渗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2016年5月起开始进行实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科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也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内容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研究,探讨德育与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则,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的进行德育研究、渗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的内容,避免出现交叉、重复、零乱。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则,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活多样。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则,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渗透,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再辅之合理的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德育教育的成效。董志杰老师能够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的标题中点拨渗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渗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渗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渗透显现,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白金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孙瑞清老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王忠平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评价。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渗透德育教育。试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共同研究,互相探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的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里。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渗透灵活生动。例如,古人发明的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受到较好的效果。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 1、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的一项内容。2、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演讲,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举办庆祝“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4、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好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提高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辨别真假的能力。5、举办“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扎实搞好民族精神传承教育。九月二十八日为弘扬民族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旋律,学校团委举办唱响红色,宣扬红色的高潮红歌大合唱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 6、以社会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让广大学生了解建国六十周年的变化,在国庆节当天,号召全体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7、加强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班团会、班主任会、班级活动课,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8、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表现,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9、学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教育和管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10、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校园广播、政治课、班团会、校会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课题实验的两年中,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总结,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几大成果。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实验,打开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全校各学科掀起了渗透德育的热潮 通过该实验课题的展开,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不再在校园内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和谐亲密的师生情。通过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学校内学生严重的违纪现象不见了,校园内学生和睦相处,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创造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学生能够做到进入楼里自觉排队,上下楼梯自觉排队。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改善,自觉学习的学生多了,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悟到,这一课题的实验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塑造。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注重经验的积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写成教学论文,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如:白金侠《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柴亚娟《浅谈初中生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董志杰《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德育渗透》、李占云《关于在中学无力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问题探讨》梁凤莲《浅谈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几点体会》、王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王英婷《生物学中的德育渗透特点王玉华初中无力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索》、张丽《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玉珍《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等多篇论文。在此期间,白永祥获得朝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喀左县优秀团干部、获得国家级优秀课一节;优秀团队辅导员、南哨镇优秀教师、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县优秀课一节;白金侠获得辽宁省优秀课一节;刘景学、王玉华、王春荣分别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孙瑞清获得市优秀课一节、在喀左县“民族团结杯”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忠平荣获县级优秀课一节、县级优秀论文一篇,课题的实施,促进了课题组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实验班级八年一班和八年四班不仅在文明礼仪和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且在学习方面也得到提高,八年一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237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58分,提高了19%,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提高了%。八年四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4136分,本学期期中考试各科总分为16985分,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57%,本学期期中考试及格率为%,提高了%,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率为%,本学期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于2016年5月和2016年5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只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规定如实填写。本次共下发问卷70份问卷采用封闭式,每道题目均有几种答案供学生选择,要求每题必答并独立完成;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每一个题。在调查对象方面我们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在调查内容方面,问卷分别从填写方法、人生价值、日常行为、父母影响、亲情关系、法制素质等方面设计了46个题目。现从中挑选了几个典型问题,进 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的传道授业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渗透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渗透为课堂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学生借此翱翔与知识的天空。通过问卷更使我们坚定了信心,让德育渗透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在前进的道路上时时总结、时时创新。“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来”。3、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通过课题研究,我校的德育干部、班主任和参研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德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学纳雍县新房中学德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课题负责:陈光灿联系电话:15934788576邮编:553303所在单位: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中学参与人员:语文组教师结题形式:结题报告【关键词】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艺术研究【内容摘要】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背景,研究方法步骤,研究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增强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结题报告背景: 2016年3月,在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和谐重点课题——小学阶段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8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7年的小学教师的我,调入新房中学,我组织的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贵州省重点课题——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在我县,从事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几乎为零,通过学习与了解,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既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大的战略转移,是自我学习,自我内化,不断成长的自助餐,对于我们这个研究集体来说,是“面对实际问题,展开具体行动,推动教育发展”的扎实探究,虽然我们是摸着石子走路,有以前的大课题研究为基础,倡导的是“以小问题锲入,小步子推进,小环节切入,小集体进行研究,研究小问题,凸显大世界,让学生得到大发展,推动学校教育大进步”的小型研究;立足于“低起点、严要求、有重点、大进步,有拓展”的“草根”研究行径。联系个人学科教学的实际,初中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的艺术策略,是众多初中语文教师十分棘手的问题,在对前人的德育渗透艺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挖掘地方校本资源和班级资源,发现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拓展,把学生的价值感、使命感唤醒,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会他们做人,不断自主创新,实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标。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学生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基本能力,养成学好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贵州省教育厅厅厅长霍健康指出,学校要坚持德育为主,安全第一,质量为先,这是对学校工作重心的精辟论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以语文智育的要求为主干,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但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道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与一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应该如何重视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的现状与问题,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广大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得到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呢? 第一、把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艺术。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教书育人;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对一篇课文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收到德育的实效。众所周知,德育的渗透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须以课文为主要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懂得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读和听事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懂得增强理解、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必要条件。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未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未能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未能做到真正的渗透。第二、从心理入手让学生得到发展。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教师只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融成完整的有机体,才能让学生的感情和灵魂得到升华,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完美和谐的人格。意义:教育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德育渗透,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提高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研究过程和方法:中学语文德语的渗透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理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中学生的心理规律,依据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原则,通过本班课内课外的各种语文活动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把学生的价值感、使命感唤醒,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处理并解决问题。 1、本课题以原七年级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一直到达九年级毕业。2、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中华传统道德教育;、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和方法研究;、德育渗透艺术的实效检验。主要措施:1、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教研计划,突出实际研究。2、教师本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确定自己要自学的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学期教学主要活动及目标。、3、每周至少要上一次能够凸显德育渗透艺术的课。4、加强自我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多次修改完善。5、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及运用水平。6、定期进行观察记录,记录各种个别案例;写好教学反思、教育叙事。7、通过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德育渗透的效果,分析原因,找出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进行再实践。8、总结归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的形式和方法。研究结果与成效: 写到这里,我很内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本人的主观原因,我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深刻,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有时还存在把前人的好的做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课堂上的情况,但收效甚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基本能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熟悉教材,但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还不够;再次,在对待学生上,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估计不足,部分学科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班同学基本上能适应我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对德育渗透这一块大家还是比较认同的,也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认同。二是初一学生刚入校,在行为习惯上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能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一部分孩子逐渐摆脱了不良习惯,但成果还有待继续观察和保持。三是在尊敬师长和与人相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自觉的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当中,在这个方面各类学生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四是我本人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及课题研究水平都急需提高和完善,要多抽时间,多读书,多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终身学习这一目标。始终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水平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之一。成果:1、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2、教学设计及课件3、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 存在的困难:1】不能很好的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要增强对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认识。2】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情境都需要教师作出即时的反应,教师的每一个行动必须是充满智慧又是不假思索的。教育的情境通常不允许教师停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决定最佳的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要对自己进行重新认识,查缺补漏。3】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需要改善。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对习惯有过精彩而精辟的描述:如果抽象地讲,就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个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的积累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端重复的结果。4】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德育的实效性很难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的很辛苦,都不能称之为有效地教学。改进方法:1】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 活动中当好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将教育理论和理念贯穿或体现于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2】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正确的恰当的行动和反应,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相互关爱,爱是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爱和关心、希望和信任、责任感是教育生活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救其失,避其败,在与学生的对话合作沟通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有效。3】将运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的习惯,将常规管理变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成长有一个适应期成长期和超越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才能形成习惯,实现质飞跃。初中学生大都十三四岁,这是好玩好乱得年龄,自制力较差,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让他们尽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4】为了达到有效教学,使德育渗透有实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兴趣,需要,理想,责任感,团队活动等;再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言语习惯等;第三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抓住时机,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学的主动,生动,灵动,让学少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形成自身持久的情感内驱力,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参考文献《有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解读》《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艺术》《于漪语文教育论集》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