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

ID:1581781

大小:3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7-11-12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天津市新华中学 冯振利  【教学目标】  1、抓住作者思想感情脉络,理清思路。  2、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4、认识封建军阀及其御用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理解关键词句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从而深入理解主旨。【教学时数】  四时。【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    作者:(略)  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

2、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

3、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事的结束,而是一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

4、念刘和珍君》。二、分析  1、思路:   ⑴ 本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   ⑵ 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⑶ 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赞烈士”“批反动(政府、御用人)”“醒国人”“记念”这一中心。  2、思路分析:   ⑴ 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必要”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必要”,说的是悼

5、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⑵ 分析第二大部分(3、4、5)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概况到遇害细节。   ⑶ 分析第三大部分(6、7)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

6、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人            (1、2)唤醒麻木庸人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恨          追述生平事迹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时间顺序)           (3、4、5)详写遇难经过      

7、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3、内容分析:   ⑴ 写于事发生同年4月1日,一般说记叙同年发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今年”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以“中华民国”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三·一八”发生说,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当即在这篇的后部分,同样大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并称这是“民国以最黑暗的一天”。作者对“中华民国”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1925年在《忽然想到》中说:

8、“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在作者看,所谓“中华民国”早已经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因此,作者在开篇写“中华民国”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难从这庄重严肃的笔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 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① “然而在这样……就有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