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ID:15888259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6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_第1页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_第2页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_第3页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_第4页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中应用的疗效评价李明刘洋倪春鸿朱晓东白玉树赵新刚侯铁胜【摘要】目的回顾分析TSRH、CD、Isola等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3年1月间运用TSRH、CD、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8.10(420-950),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平均随访20个月(10-48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

2、骶中线(CVSL)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通过关于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来获得患者主观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p<0.05)。总体冠状面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53.2%。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4.3o。C7中点距CVSL由术前的平均2.6cm矫正为术后的0.24cm。通过随访期间的问卷调查80%以上的患者对外观改善、疼痛的缓解表示满意,2人术后气胸、血胸,1人胸腔积液,3人术后随访1年后仍主诉腰背部疼痛,其中2人为临近节段退变,1人为假关节形成。结论根据影像学研究及患者自我评价表明,对于成人脊柱侧凸,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能得到

3、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并且可以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并发症较少。【关键词】成人脊柱侧凸,影像学分析,外科治疗,疼痛Theefficacyofthird-generationinstrumentationforthetreatmentofadultscoliosisLIMing*,LIUYang,NIChunhong,ZHUXiaodong,BAIYushu,ZHAOXingang,HOUTiesheng,.*DepartmentofOrthopediac,ChanghaiHospital,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

4、]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Keywords]Adultscoliosis;Radiographicanalysis;Surgicaltreatment;Pain本课题受军队“十五”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1MA14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4119027)资助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200433近十年来,随着对成人脊柱侧凸自然病史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矫形内固定技术的提高,其矫治手术的成功率大为提高。虽然目前国际上在成人脊柱侧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疾病本身

5、的复杂性,对成人脊柱侧凸正确的评估及成功的治疗仍然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一个巨大的挑战【1】。成人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1.4%到12%【2,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由于退变等原因造成的脊柱侧凸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人脊柱侧凸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疼痛、脊柱畸形、冠状面或矢状面失平衡、弯曲进展,较少见的有椎管狭窄与神经根性症状,由于畸形及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异常亦是相当重要的方面【1,4】。对于成人脊柱侧凸而言,获得脊柱平衡,减缓疼痛,获得坚强融合是手术最主要的目的,同时矫正畸形带来的外观改善亦能缓解患者社会心理的异常【4,

6、5】。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相比,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风险和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大多数国外文献关于成人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报道均为Harrington内固定系统【6-9】,而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如CD、TSRH、ISOLA等用于成人脊柱侧凸的报道则鲜见报道。本文分析了35例应用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矫形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随访至少10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客观影像学数据及标准的侧凸患者自我评估问卷调查来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病例与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3年1月间,我们收治了3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特发性脊柱侧凸29例,退变性侧凸6例。男4例,女31例,平均年龄

7、27.3岁(21-5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King分型,1型17.1%(6人),2型14.3%(5人),3型22.9%(9人),4型9.6%(3人),5型2.9%(1人),胸腰段侧凸8.6%(3人),腰椎侧凸5.7%(2人);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均为腰椎侧凸,占17.1%。术前主弯冠状面平均Cobb角58.10(420-950),侧屈位片平均矫正率41%,矢状面胸椎后凸平均26.3o,腰椎前凸平均44.6o。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线(CVSL)平均2.6cm。术前主弯冠状面平均Cobb角58.10(420-950),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线(CVSL)平均2.6

8、cm。11名患者主诉腰背疼痛的症状,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