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

ID:15911148

大小:328.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6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习中心编号:806学习中心名称:河南省直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郑州光华大酒店为例学生XX学号XXXXXXXXXXXXX专业应用心理学层次专升本通讯地址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邮政编码450001指导教师曹贵康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学生姓名XX学号XXXXXXXXXXXXX入学年级专升本专业应用心理学所属学习中心名称河南省直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指导教师意见:评分: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审意见:评审组长(签名)年月日备注企业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

2、究————以郑州光华大酒店为例摘要职业倦怠,国内也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最早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倦怠这一新概念,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本文将针对职业倦怠的现状为论据,从发展历程、表现症状及其危害、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及其危害,并以郑州光华酒店为便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原因分析,从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入手,从而阐述了有关于应对职业倦怠的相

3、关对策。使我们能合理的加以引导和协调,将其控制在最小的危害范围内,从而保证组织有效的运转。关键字: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应对策略。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目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职业倦怠研究的必要性1二、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2(一)职业倦怠的定义2(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历程3(三)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4(四)职业倦怠的危害5三、我国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现状6(一)中国在职人士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令人堪忧6(二)男性的职业倦怠比例与程度要高于女性7(三)本专科学历人群成为职业倦怠状态的主流群体7(四)三资企业的在职人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8(五)企

4、业中市场部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最严重8(六)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位居前茅8(七)25岁以下的年轻人职业倦怠程度最高8(八)河南在职人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8(九)印刷、石化、计算机三个行业职业倦怠最严重9四、郑州光华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现状9(一)郑州光华大酒店简介9(二)职业倦怠调查设计9(三)郑州光华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现状12五、郑州光华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13(一)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有关理论13(二)导致郑州光华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13六、郑州光华大酒店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策略16(一)对企业的干预:16(二)对员工的干预:19参考

5、文献20附录21致谢2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跨国投资突飞猛进,贸易自由和资本流动自由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新世纪潮流。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现代工作场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工作场所中,组织期待员工工作的时间更长、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持续的变革和不确定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无疑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使他们陷入难以保持工作家庭平衡的困境。大多数人对组织变革和机构重组等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难以掌控,这是员工主要的压力源之

6、一。当个人无法处理这些压力问题时,个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症状,如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2008中国在职人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74.16%的在职人士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因此,如何降低员工职业倦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倦怠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中国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对企业员工的研究是少之又少,除了国内学者李超平、崔来意等人做过一些研究外,很少有人对企业员

7、工进行研究。本文选择企业员工作为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工作和生活都处于一个快节奏、多变化的轨道上,他们的造者,他们的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工作困扰问题对企业的影响也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二)职业倦怠研究的必要性1.职业倦怠存在的普遍性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已经普遍存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冲击,例如那些发展较迅速的公司中的因病而长期不上班和住院的水平也相对较高,尤其女工更为严重。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经历着高速的发展,我们也面临这样的心理考验。中国人

8、力资源开发网的《2008年中国在职人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74.6%的被调查者表现为职业倦怠。由此可见,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非常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