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

ID:15925118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_第1页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_第2页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_第3页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自主学习意识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  (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中学山西泽州048002)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时间及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科任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2、习的能力呢?  1.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把学生创造探索的兴趣扼杀。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每个学生讨论中提出来的“怪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找出这些学生面谈讨论,并且部分用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神奇的奥秘,让学生的心灵火花继续发扬光大,从根本上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  当前,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充分挖掘教学

3、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讲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1)恰当的教学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充分把握刺激学生心理情感源泉,通

4、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如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本来是课本演示实验课,我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让每位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金属钠,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认识,浓烈的探究气氛,能愉快地参与、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波义耳也认为“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

5、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的这种激趣功能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激趣功能也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例如: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所谓的“发现、发明、创造”并不神秘,也并不都是科学家的梦。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意犹未尽。学生最喜欢动脑筋,爱表现自

6、己的智慧和能力,尤其在获得成功的时候。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3和4,并亲自体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结果发现实验并不像想象那样反应前后的质量都相等。探究3中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质量是减少的;而探究4的结果正好相反。这时学生愕然,“质量守恒定律”有误?还是自己的实验失败?在这迷茫之中,教师问:“从探究3和4,可以看到,它们的质量还守恒吗?”学生答:“不知道”,教师接着点拨道:“你们是否有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这时学生的思维又开始积极活动起来了,“是呀,物质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蜡烛、镁条的燃烧是它们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如果把

7、与镁条反应的氧气收集起来的话,那探究4就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探究3呢?教师又叫学生用干燥的烧杯和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燃烧蜡烛的火焰上方,学生发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断悟,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成功后的喜悦表现在他们的脸上。  (3)恰当的评价技巧。化学学科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我在教学中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追根究底,最

8、终才能有所发现、创造。如电解质一节中,从导电原因引出了电离,得出电解质概念,而同样是和导电能力一样吗?让学生激烈讨论后实验验证,结果和部分同学的想法一致和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完全想反,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想为什么?又一次大讨论开始,最后由一部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