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

ID:15964810

大小:11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6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1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2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3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4页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汪氏姓氏渊源与迁徙发展等简识汪氏荣耀而古老,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据2014年最新报道,汪姓总人口约560万,约占全国大陆汉族人口的0.38%,已经排在百家姓氏第56位,安徽、湖北、四川三省汪姓人口最多,安徽尤为突出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为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以上六省的汪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72%。关于汪氏的来源,众说纷纭,汪氏后人均认同为黄帝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汪氏一家亲。因为有了汪氏,有些人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汪氏,也有的改姓汪氏或得赐姓于汪氏,或为了逃避相关因由而成为汪

2、氏,自己建立了汪氏家族,这些得汪氏的前人就分别成为了后来各汪氏家族族人的先祖或始祖,此后汪氏开始兴旺起来。氏族发展五千多年,姓氏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天下归一汪氏远古始祖乃黄帝。华夏先祖是炎黄,即炎黄共为汉民族的祖先。虽然我们远古始祖是黄帝,但是我们同样是炎黄二帝缔造及社会影响共同之结果。因此,我们和其他华夏姓氏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传承黄帝血脉,传播华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一、汪氏姓氏渊源在中国姓氏学方面较为权威的袁义达先生认为,汪姓的来源主要有4个:姬姓、漆姓、嬴姓和外族改姓。(http:/

3、/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50208/va12.shtml)为众多汪氏统宗谱中的上乘之作的号称为后世修谱蓝本的元泰定年间汪松寿纂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歙县仇以才等刻本的《汪氏渊源录》(安徽省图书馆索书号2:3625),对汪氏渊源,从“汪芝辩”、“平阳辩”、“颖川辩”等都给汪氏得姓给出不同说法,无统一定论。该谱以“始祖姓姬氏,名汪,鲁成公黑耾之次子,食采颖川,号汪侯,子孙因以汪为氏”做纂修。因此,汪姓基本是一个以姬姓汪为主干的姓氏。汪氏姓氏渊源为一个主流、

4、多个支流,主要为春秋末期的姬分汪姓。(一)汪氏家谱专家及史学界基本认同的五大渊源第一大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商朝末期,周国占领了位于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去东征商朝的小伙伴徐国、奄国等17个小国。伯禽将17国讨平后,武王叫他在奄地(今山东曲阜)驻守。武王大封诸侯时,将周公旦封在鲁国。武王英年早逝,即位的周成王才12岁。周公旦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抽不出身去鲁国就位。想到今后鲁国迟早也要传给长子,所以就让伯禽去当鲁国国君。伯禽就把鲁国从河南

5、鲁山移到山东,先后传了25世34个国君,经历西周、春秋、战国七八百年,直到公元前249年被楚国灭掉。话说春秋后期,鲁国国君传十三代二十一任至鲁成公姬黑肱。鲁成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姬午,被立为太子;次子汪,又叫满,世称公子汪。关于公子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鲁成公的夫人姒氏生下姬午不久,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彩虹绕身,然后就怀孕了。怀孕25个月后,姒氏生下一子。此子生下后,两只小手一直握着不松开。3天后,才把手松开。大家发现,他的左掌有纹路,像流动的“水”字,右手有一个“王”字纹路,两掌上的纹路合在一起

6、,就是一个“汪”字。鲁成公根据这一体貌特征,为他取名汪。汪出生前,父母已为他取名满,所以又叫满。这在史籍《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及《汪氏缘起考》等中皆有记载。很不幸的是,公子汪出生的那年,鲁成公去世了。年仅3岁的太子午当上鲁国国君,是为鲁襄公。公子汪为人敦实聪敏,长大后,鲁襄公拜他为上大夫。因多次为国立功,鲁襄公按惯例,以他的名封他为汪侯,食邑颍川,俗称颍川侯。公子汪只有一个儿子,名挺,比孔子大一岁。因为挺是鲁成公的孙子,时人按例称他公孙挺。公孙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诵,次子名芒。问题来了,诵和芒两兄弟

7、该姓什么呢?还是姓姬吗?当然不行。周朝分封各地诸侯,也建立了相应的礼制: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这是什么意思呢?像鲁国这样的诸侯国,除继承爵位的嫡长子支系外,其他支系的人,到第三代人后,就不得以周王室为先祖;诸侯国国君的后代,不得以国君为先祖。鲁成公的儿子汪、孙子挺,可以叫公子汪、公孙挺;曾孙诵肯定不能叫公曾孙诵,只能另取分支氏。氏的取法有多种,周王室或侯国公室分出的氏,最常见的取法,要么以“王父(祖父)字”取氏,要么以封爵取氏,要么以封地取氏等。12所以,按照惯例,诵以王父公子

8、汪的名“汪”为氏。公子汪曾被封为汪侯,也可以说是以爵为氏。汉朝以后,姓、氏不分,汪氏也叫汪姓,四川人习惯叫姓,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以姓为称谓。就这样,汪姓正式诞生了,公子汪成为汪姓的始祖,许多汪姓家谱上,尊称他为“汪满”。汪诵是汪姓开宗接派的重要人物。鲁定公10年(公元前500年),汪诵出任都司马,鲁定公把平阳(今山东新泰市,非山东邹城平阳寺镇,也非山西临汾)封给他作为食邑。汪姓的郡望“平阳”,由此开始。晋朝时期,淮安侯汪旭在其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