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ID:16112474

大小: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8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文物保护121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万俐(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210016)Thearticleretrospectstheprotectivetechniqueofthebronzeculturalrelicsalldsomerelativeproblemsinthetwentiethcentury.Alongwiththecomingofthetwenty—onethcenturyandhighdevel—opmentofmodemsociety,thearticleputsforwar

2、dtheprotectivetechniqueandcraftresearchinthepreservationofthebronzeculturalrelics,theenvisagementtoprotecttraditionalcraftsbymakingrel—evantlaws.Keywords:ThebronzecuhuralrelicsChemicalprotectionRestorationtechniqueTradi-tionalcraft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及相关的问题,随着二十一

3、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提出了青铜文物保护即保护技术与工艺研究二个部分,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传统工艺的设想.关键词青铜文物化学保护修复技术统工艺中图分类法G264.3文献标识码A随着博物馆,考古事业的发展,青钏义物保护技术越来越显示她的重要性,一件破碎珍贵的青铜器往往要经过取样分析,化学或物理除锈,传统工艺的修复,表面缓蚀剂的保护,为了陈列的需要还得进行复制,所以青铜文物保护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她集传统修复工艺,化学保护,科学分析,现代铸造技术为一体,同时她还能延伸到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青铜器鉴定

4、,现代青铜3-艺品和铜质雕塑.以多学科,多种技能的中国青铜文物保护技术是经过丁近一个世纪,儿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占代青铜器特点的保护技术.展颦二十一世纪,作为青铜文物保护,又怎样以新的姿态来迎接新世纪的至U来?一,本世纪青铜文物保护及相关技术的回顾:1,1949年以前:最初的铜器修复方法是老北京青铜器修复行业创始人——清宫造办处太监,姓于,外号"歪嘴于"年代(辛亥革命前后即1894~1911年),所谓修复,不过将铜器破碎处利用新铜作的锡焊法,焊接起来,再用胶水颜料和黄土涂抹成出土的样子,如遇传世品即沾

5、胶水,黄土,黑烟一涂也就行了.到了张泰思"万隆局"古铜局的时候(辛亥革命以后),铜器成丁,赚钱的商品,破残的铜器是卖不出去的,因此必须将破铜器修理好,此时的修复技术除焊接,补配,锤铜外逐步成熟,而作锈还没有解决,仍是胶水和颜料.到了"五四"运动前后由张泰思的徒弟张文普和王德山以木器家具行业中"榆木擦漆"用的虫胶水和溶剂酒精得到启发,研究了"漆地磨光"和"点土喷锈"两种作假地子和假锈的新方法.用这种技术将残破铜器的假土地子(铜器表面的氧化层)和假锈仿制得更加逼真,为作锈技术起了革新的作用.张文普的徒弟高英(已故中国历史博物馆

6、研究员),赵振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收稿日期1999—9—13个人简介万俐(1956年l2月生),男,江苏苏州f,南京博物院文物技术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122和王德山的徒弟王荣达(已故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在继承前人技术的基础上,完善了商佶]青铜器花纹雕刻方法,自制了适合商周铜器上三层花纹雕刻用的铲錾,平地錾和适合厨隹刻春秋铜器的挑錾,马錾,踩錾等大小一百多把胃lE刻工具.在三十年代初期,古玩商为了迎合外国人对铜器的鉴赏,收购标准,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硝酸来清洗铜器上的锈,并且改变铜器锈下红褐色(氧化亚铜)的"漆皮红"为"绿

7、漆古"地子.王德山结合他自己多年的经验,在伪造铜器上用进口的碳酸铵和绿色颜料交替作用在铜器上,使铜器在作绿漆古地子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王荣达研究员继承了他师傅的技术,并加以完善和发展,用化学试剂在青铜表面上作多种氧化层的方法.三四十年代古董商和外国人对铜器的要求是:特殊的器形,精致的花纹,漂亮的皮壳,美观的锈色,使得修复手工艺发展迅速,逐步完善.青铜修复手工艺的技术是经"歪嘴于"的启始阶段,张泰思的发展阶段,王德山,张文普的革新阶段,E荣达,赵振茂,高英的完善鼎盛四个阶段,是四代人,半个世纪的努力形成了,在中国民间工艺

8、中具有特色的一支奇葩.2,六十~八十年代:1949年后~五十年代末期,新建博物馆中的青铜器保护,主要是象赵振茂,高英,王荣达等师傅以修复手工艺为主保护青铜器.到了六十年代初期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来到了文博单位,从事于青铜文物保护技术.从而揭开了以科学保护青铜器的序幕.其中有代表的有故宫博物院陆寿麟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