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ID:16571628

大小:189.7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卷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金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合计60分。)1.山东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孔子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众多的借鉴经验,下列孔子的主张中,体现了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克已复礼、贵贱有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存天理,灭人欲D.兼爱、非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为体现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贵贱有序属于恢复等级秩序的思想,因此A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题目要求,因此B项正确;

2、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思想,所以C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所以D项错误。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③“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故①②③,选B。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他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④表述错误,排除A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这反映了(  )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答案】A174.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4、:结合材料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可见孟子对弱者的关注,由此文王发政施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这体现的是仁政的政治思想。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此题应选C项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强调的是哲学辩证法思想,这正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哲学特

5、征,所以答案选A,B项主张实现“仁政”和重视伦理道德教育,C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D法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以法治国”。6.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

6、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B选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177.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制机构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焚书坑儒”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升了儒生的积极性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均为文化专制政策,其目的均为实现和巩固“大一统”服务

7、,故排除与此无关的C项,选择D项;B项是D项的具体体现,与设问要求“根本着眼点”不符,故排除。8.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答案】D【解析】由材料“兼儒墨,合名法”,直接反映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故选D;战国时期,儒墨学说成为显学,但并非主流思想,排除A;各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所以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