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

ID:17713209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_第1页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_第2页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_第3页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作者:宫惠琳董炜疆张学斌【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有无黑色素,36例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被分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小痣样细胞型2例,混合型9例;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黑色素少者20例。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80%、100%和80%。结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形态复杂,有不同病理类型,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

2、组织化学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粘膜病理学临床0引言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发生于粘膜者少见,其组织学变异很大,约50%的病例不含黑色素[1],给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收集了鼻腔、直肠肛管、阴道、食管等处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36例,就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0~2005年经病理确诊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36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15例作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HMB45、S100蛋

3、白、Vimentin、CK、EMA、LCA、NSE、Syn、SMA、Desmin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已知的中等程度阳性片作阳性对照;PBS取代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以肿瘤胞浆或胞核染成棕黄色为阳性。其中29例附有随访资料。2结果2.1临床资料36例粘膜恶黑中发生于直肠肛管16例、鼻腔12例、阴道4例、球结膜2例、口腔及食管各1例。发病年龄从38~70岁,平均58.7岁,男14例,女22例。临床症状依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所有病例中只有2例鼻腔、2例球结膜恶黑术前得以正确诊断,其余分别诊断为直肠癌、直肠息肉、鼻咽癌及鼻息肉、宫颈癌、食管癌等,临床诊断正确率仅为

4、11%。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42.2巨检观察36例中,9例为活检标本,27例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肿瘤体积由0.5cm×0.5cm×0.3cm~7.0cm×5.0cm×4.5cm不等,大多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蕈伞状向粘膜表面突起,表面颜色变化多样,呈黑褐色、灰黑色或灰白色等,常伴有溃疡及糜烂,切面呈灰褐及灰白色,质地较细腻、中等硬度,部分病例伴有出血及坏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周界不清。2.3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可见上皮样、梭形、小痣样、气球样瘤细胞及瘤巨细胞,几种细胞常混合存在、并以一种为主,瘤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多少不等,有的看不到黑色素。根据肿瘤细胞

5、的形态特点将本组病例分为以下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7例,特点为瘤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边界清楚,胞浆丰富、嗜酸性或嗜双色性,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楚,核仁明显,瘤细胞大多排列成实体巢或片状,有的排列成腺泡状(见图1、2);梭形细胞为主型8例,镜下特点为瘤细胞呈长梭或短梭形,似成纤维细胞,胞浆嗜酸,但核较大,卵圆形或香肠形,核仁较明显,似上皮样细胞的核,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漩涡状(见图3);小痣样细胞型2例,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核圆染色较深,核仁不清或仅见小核仁,瘤细胞聚集成巢状,似痣细胞巢或弥漫排列(见图4);其余9例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混合型。HE染色下胞浆内黑色素明显者16例,无或

6、黑色素少者20例(占55.56%),其中15例因光镜下直接诊断有困难,而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染色确诊。36例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2.4免疫组化结果观察15例粘膜恶黑均作HMB45、S100蛋白、Vimentin、CK、EMA免疫组化标记染色,其中5例因鉴别诊断需要还选择了LCA、SMA、NSE、Syn、Desmin标记。结果HMB45阳性12例(80%),S100蛋白阳性15例(100%),Vimentin阳性12例(80%)、CK灶状阳性2例(13.3%),EMA及其他标记均为阴性。2.5随访结果随访29例,最短生存期为5个月,1年内死亡10例,1~3年内死亡8例,3~5年死亡5例

7、,10例在术后3年内发生淋巴结、肺、脑转移或局部复发,1例鼻腔恶黑术后6年发生左肾上腺转移,目前仍健在,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93%、20.69%。3讨论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皮肤,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先天性痣以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发生于粘膜者少见,仅占恶黑的5%~30%,体内各器官粘膜上皮都可发生,但以鼻腔、肛管直肠及口腔为好发部位[2]。3.1粘膜恶黑的诊断与免疫组化染色特点诊断粘膜恶黑主要依靠其光镜下组织学特点,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