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

ID:19184755

大小:17.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_第1页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_第2页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_第3页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_第4页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油关于泵挂合理深度的研究1油藏特征分析  1.1储层特征  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长2油藏的储集岩形成于河控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在同一物源供给下,碎屑组份单一,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沉积物结构成熟度高,矿物成熟度低,层理构造发育。依据本次新选样品的化验分析数据,结合前人化验分析资料,统计长2油藏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粉砂岩,中砂岩次之;砂岩碎屑以长石为主,石英,岩屑含量次之综合定名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1.2原始油水分布油藏的构造比较简单,为东高西低的区域构造背景下的鼻隆构造,原油主要赋存在长21油层组的下部小层(长2

2、13)和长22油层组的上部小层(长221)。长21油层组的上部小层长211~长212为富泥质岩层,作为直接封盖层;长22油层组的下部小层长222多为水层,成为该油藏的边底水。但纵向上油水分布比较复杂,油水同层现象多见,不能严格地划定统一的油水界面。在单砂层控制下,也有单水层出现在油层之上或之间;个别油层或油水层具有边水,其中构造斜坡低部位的长221油层边水明显,局部见底水。原油富集在由构造上倾方向和砂体相变为泥岩所组成的封闭空间内,综合分析确定其为构造―岩性油藏与岩性油藏。  1.3压力分布  XX年8~11月试油时,有路36~

3、27井,路39~27井,天128井和路40~26井等4口井,取得了压力数据。藏中部静压为8.49MPa,油层中部垂深1379.8m,压力系数0.614.可以看出油藏属于异常低压系统。对比可以看出:油藏边部,边底水较发育区域地层压力逐渐增大;油藏中部,长213,长221油层叠合区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平面矛盾突出,稳产难度大。XX年测压结果表明:油藏平面矛盾突出,局部压力分布严重不均,尤其油藏中部油层叠合区压力保持水平保持在35%~71%,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块历年来采液强度大,注采平衡矛盾凸显。  2合理泵挂深度确定  2.1合理流压 

4、 油井生产流压直接反映油井产量变化,流压过高或过低也直接影响产量。由油井流入动态方程Qo=Jo(PR-Pwf)可知,流压变化时会存在以下问题:A,流压过高,生产压差低导致油井产量很低;B,生产流压低时:油藏――泵挂深度大,生产压差大,地层能量损失快,油井采液强度大,含水上升速度快;井筒――泵挂距离人工井底近,井筒脏物(泥,砂等)容易被吸入泵内,造成泵卡,漏失等泵故障;地面――抽油机负荷加重,设备磨损严重,安全隐患凸显。  油井的生产要求在合理的生产压差下才能求得最佳的产量。  通过大路沟三区125口油井(间开井除外)生产数据核实

5、,汇总分析得出:油井产量与生产流压的关系,离散点分布,如图2所示。并求得产量最大时,流压值为3.5MPa.显然流压在从1.5MPa增大到3.5MPa的过程中,产液量呈上升趋势,当流压超过3.5MPa时,产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回归曲线分布规律,大路沟三区油井生产流压应该保持在3.5MPa以下。  2.2泵挂深度  低渗砂岩油藏开采时,以有杆泵抽油为主要机械采油方式,因此最低流压与抽油泵下入深度有关。当动液面低于泵下入深度,油井产油(液)量为零,所以,此时流压即为最低流压。因为每口采油井泵下入深度及油层中深不同,因此各井均有自己的最低

6、流压值。但为了计算油田的最低流压值,现对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15口采油井,根据试油泵下入深度资料,计算得油井平均最低流压为1.92MPa.因此,大路沟三区合理流压范围应控制在1.92~3.5MPa.根据油层深度,不同含水条件下保证泵效所要求的泵口压力(≥饱和压力),合理的井底流压Pwf,确定油井的合理泵挂深度。因此,大路沟三区合理泵挂深度应在油层中部深度以上。计算可得出区块油井合理泵挂为1133m~1228m.XX年以来的综合治理,正是围绕在区块合理的泵挂范围内进行,治理效果显着。  3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3.1XX年合理泵挂效果

7、分析  XX年大路沟三区开始综合治理,通过合理流压确定泵挂深度,共上提泵挂31井次,平均上提125米。  主要分布在油藏的中部和东南部,长213和长221叠合区和东南部高压区,开采曲线反映油井XX年以前,含水上升速度快,上体泵挂后上升趋势明显减缓,并趋于平稳。上提泵挂后,日产液由492.73m3下降到397.21m3,日产油224.21t下降到183.01t,含水率由46.4%下降到45.7%,泵挂由1306m提高到1174m,流压由2.20MPa提高到3.20MPa,取得较好的效果。  3.2XX年合理泵挂效果分析  XX年大

8、路沟三区,通过合理流压确定泵挂深度,共上提泵挂4井次,主要分布在油藏边部高压区。上提泵挂后,含水基本保持平稳,由实施前的95.3%下降到93.7%,流压由5.0MPa提高到5.44MPa,泵挂由1372m提高到1083m,含水得到了控制。  XX年上提4口井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