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

ID:19444910

大小:235.5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2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_第1页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_第2页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_第3页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_第4页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ptcd术后的护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护理查房病历介绍姓名:陈长军性别:男年龄:61岁主诉:腹痛伴巩膜发黄2月诊断:胰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日期:2016.8.11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就诊我院急诊,B超示:肝内多发实性结节,胰头区实性占位,肝外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大,胆汁淤积。后于我院外科行ERCP术,术中可见十二指肠溃疡面,肿瘤细胞满视野,后请介入血管外科行PTCD置管术,引流通畅,四日后出院。ERCP:逆行胆道造影现患者精神、饮食欠佳,大便为墨绿色,PTCD引流液偏少时小便颜色明显加深、体重下降11kg,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既往:高血压5年,最高140/110mmhg

2、糖尿病1年,最高餐后25mmol/l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吸烟40支*40余年,未戒饮酒30余年家族史:其父因肝癌去世主要护理记录2016.8.11患者轮椅入院。观察患者自院外带入PTCD引流管一根,伤口敷料干燥无渗出,导管通畅,固定牢固,引流液为黄褐色,量约100ml。患者血钾回报2.8mmol/l,血钠128mmol/l,遵医嘱给予补钾补钠治疗。跌倒评分60分,属于跌倒高危人群,已给予宣教并签字。2016.8.12今日血钾回报为2.9mmol/l,继续静脉泵入补钾治疗患者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混有鲜血约2Ml,遵医嘱给予苏灵补血治疗,并给予一级护理

3、。跌倒评分65分、ADL评分60分。夜间患者未在呕吐。患者PTCD引流管固定牢固,引流液约10ml。2016.8.13患者今日血钾回报3.4mmol/l,遵医嘱停止静脉泵入补钾。患者体温39.2℃,寒战,遵医嘱给予舒普深抗炎治疗。2016.8.14由介入血管科给予患者调整PTCD引流管,调整后患者可引流出墨绿色液体约100ml。2016.3.15患者体温36.9℃。2018.8.17患者血红蛋白回报73g/l,血白蛋白回报25g/l,遵医嘱给予人血白蛋白20g静脉输入及益比奥10000单位皮下注射。2016.8.18患者PTCD引流管引流通畅,24小时可引流出黄褐

4、色液体约600ml。跌倒评分35分、ADL评分85分,遵医嘱停一级护理改二级护理,并于明日出院。护理查房目的PTCD的定义PTCD适应症PTCD观察要点PTCD的健康宣教PTCD的定义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PTCD的适应症1.由胆道及其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2.由结石、炎症和手术引起的胆道狭窄并阻塞性黄疸。3.先天性胆管囊肿和化脓性胆管炎。

5、PTCD观察要点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袋低于穿刺点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下床时防止脱管。挤一挤,看看是否通畅液: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记录24小时引流量。正常:金黄色或橘棕色,500-800ml/天袋:每周更换引流袋1次,注意无菌防止逆行感染。下床时随时提拿引流袋,低于肝脏水平。抗反流引流袋(康乐保):内置抗反流阀装置,可防止液体反流,有效降低逆行感染几率。皮肤: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PTCD健康宣教1教会患者妥善固定PTCD引流管。2给患者讲解PTCD引流管脱落的危害性。3向患者讲解每日观察胆汁量、颜色及其重要性,并做好

6、记录,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4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5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6保持引流管处伤口敷料干燥、清洁,伤口纱布脱落应及时来门诊更换。7若PTCD管脱落或出现腹痛、发热、黄疸应及时就诊。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