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ID:19764021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6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_第1页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_第2页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_第3页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_第4页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汉魏易学之嬗变内容提要:作者首先分析了汉魏之际易学嬗变的原因。认为汉魏之际易学的嬗变与经学的衰落相关,两汉经学研究者急功近利、崇尚虚华,经学研究众说纷纭、渐失其本,经学为笺注之学、有支离附会之特点,是其内因;东汉统治的黑暗、党锢之祸、黄巾起义、思想家对神学的批判、东汉的灭亡,是其外因。其次,作者用事实说明了象数易为玄学易取代经历了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二者的对立、融合和取代。最后,作者揭示了汉魏之际易学嬗变的意义。即纠正了两汉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易学研究的方向,推动了易学发展。  关键词:汉魏 易学嬗变意义             三国至南北朝,中国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

2、再次遭到破坏,社会处在急剧变革、动荡之中,群雄并起逐鹿,三国争霸,南北对寺,战争此起彼伏。这种封建社会的长期不稳定性,折射到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思想异常活跃,儒家独尊的地位从根本上动摇,被压抑数百年的老庄之学开始复兴,并与儒家思想巧妙结合,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玄学思潮。玄学家们摆脱了传统经学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和高度抽象的思维,建立了适应新封建秩序的思想体系。一、    汉魏易学嬗变的原因 与整个思想发展同步,此时期易学也呈现了新的趋势。经过两汉易学家苦心经营而建立起的象数易学开始式微,逐渐为玄学易所取代。这种易学嬗变,决非偶然,它与当时整个经学思潮的衰落息息相关。两

3、汉已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经学被尊奉为官学,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和功利的驱使,研习经学,蔚成风气,经学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然而这种鼎盛背后潜藏着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经取士,经学成为入仕晋身的阶梯。由此,习经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崇尚虚华,不思多闻阙疑,此是经学研究一大弊端。如范晔所言:“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后汉书.儒林列传》)(二)两汉经学门派林立,众说纷纭。两汉经学有今文和

4、古文之分,如“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汉书.艺文志》)又注重师法和家法,就《易》而言,“《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是师法;施家有张、彭之学,孟有翟、孟、白之学,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是家法。家法从师法分出,而施、孟、梁丘之师法又从田王孙一师分出者也。”(《经学历史》136页中华书局1981年)经学研究这种师师相承、口传心授、纯而不杂的习经方式,造成了经数家、家有数说、歧义并出,如树干分枝、枝又分枝,支叶繁滋,浸失其本。使后学不知所从。(三)两汉经学繁荣标志之一是传习经者众多。如前所言,一经说至百万余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5、,其中有的大师能教千万余人,如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见师面,足见受业人之多。由于治经人多而杂,其说支而漫,加上当时经学研究是以笺注儒家经典为目的,重训诂和考据,经学家有时为了一句话或一个字,不遗余力,花费大量时间,旁征博引,细心求证,以至融通。对于圣人之言决不敢越雷半步,这种笺注之学虽存朴实严谨之风,却有机械、支离、牵强的特点。班固曾把经学研究这个特点视为“大患”。他说:“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义,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汉书.艺文

6、志》)正是这三个蔽端,使经学从自身否定了自己,走向没落。如果说经学存有种种弊端是其衰微内因的话,那么东汉统治者腐败、党锢之祸、黄巾大起义、思想家对神学的批判是经学衰微的外因。东汉末年,政治上外戚参政,宦官专权。如和帝十岁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弟身居要职。和帝用宦官郑众的禁军剪灭了窦氏的势力。安帝时,邓太后和其兄弟邓骘执掌大权。邓氏被消灭后,宦官李闰、江京专权。由于外戚、宦官专权,朝纲混乱,使朝野上下极为不满。如范晔所言:“自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杰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者,人诵先王言也,下畏逆顺执也。”(《后汉

7、书.儒林列传》)在社会上层这种对朝政的不满引发为“清议”,即官僚士大夫通过品评人物,抨击宦官外戚的罪行,当时太学是清议的中心,由于清议冒犯了统治者的利益,统治者下令逮捕清议者,许多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被禁锢,这就是历史上的“党锢之祸”。在社会下层,由于外戚、宦官的黑暗统治,激起人民最强烈的反抗,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这次大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东汉封建统治大伤元气。东汉政治黑暗、朝纲凌乱,践踏了经学所维系的纲常名教,从而降低了经学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党锢之祸,冲击了经学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