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课件

进食障碍课件

ID:19770912

大小:1.2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6

进食障碍课件_第1页
进食障碍课件_第2页
进食障碍课件_第3页
进食障碍课件_第4页
进食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食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症性厌食anorexianervosa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体重明显低于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学因素遗传:家族聚集性神经内分泌:NE,5-HT心理学因素:性格特征;家庭矛盾;……社会环境因素:审美;竞技运动员青少年女性多见:90%患病率:12-18岁为0.5%-1%死亡率:6~20%临床表现:过分限制饮食;体重迅速下降丢失的体重≥原有体重的20%,或≥其正常年龄及身高应有的标准体重的15%以上,或体重指数(BMI)≤17.5。想方设法减轻体重: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体像障碍躯体症状:皮肤:干燥、苍白营养、代谢、内分泌紊乱性发育落后、性功能减

2、退间歇发作暴饮暴食情绪异常诊断标准CCMD-3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自我诱发呕吐自我引发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常有病理性怕胖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症状至少已3个月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治疗:心理治疗:取得合作了解病因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躯体治疗:躯体支持治疗:高热量饮食促进食欲:餐前肌注胰岛素精神药物治疗:舒必利,抗抑郁剂营养治疗及管理能量补给、营养素的全面补给及必

3、要时的管饲和静脉营养等。1)努力争取患者的合作,鼓励病人摄取合理的热量,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监测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正常体重相差的百分比,以制订使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的计划。3)了解病史、膳食史、及病人是否服过利尿剂、腹泻剂及其它药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4)对病人拒食这种病态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为病人计算热卡、制定食谱。5)给以高热量饮食:从低热开始,逐渐缓慢增加热量摄入,热量摄入要根据年龄而定。治疗开始时每天给予1200~1500Kcal,以每周500~700Kcal的能量递增,最高可达每天3500Kcal左右。6)低脂肪和低乳糖饮食有助于减轻胃肠不

4、适。7)逐渐增加病人蛋白质的供给,以减轻水肿。8)有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9)治疗早期慎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不能耐受。10)与患者协商制订食谱。选择病人喜好的食物,注意烹调以刺激病人食欲。11)长期未正常食者,在开始进食时,饮食内容一定要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并避免选用易胀气食物如牛奶、干豆、硬果、生萝卜等。多选用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如鱼、鸡、蛋、瘦肉、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12)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13)计算并记录每日进食量与体重.若能坚持按计划进食或体重有所上升,则奖励,否则适当处罚。14)鼓励病人记录营养日记。内容

5、包括进食时间、地点、食物名称、自我感觉。根据记录帮助患者选用更适合、更富营养的食物,有利于改善病情。15)患者形成规律的进餐方式以后可逐渐减少对食物的强调,以减轻其心理压力。通过各种方式使病人恢复正常饮食习惯。16)定期称体重。可每周称三次,晨起后称量,根据体重情况制定增加体重的方案。理想的体重增加为每天200-400克,直到恢复到正常体重。17)对严重消瘦、顽固拒食或呕吐不能控制者可采用鼻饲;对营养状况极差,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者,可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但不宜长期使用。神经性贪食bulimianervosa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一餐可摄入大量食物

6、,食后以呕吐、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来抵消体重增加性别:女性多见起病年龄:平均8-20岁病因:不明,40%的神经性厌食伴贪食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应激高者,危险性大临床表现:发作性暴食一餐可摄入大量食物食后以呕吐、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来抵消体重增加可伴情绪改变诊断依据: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一次进食大量食物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至少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自我诱发呕吐;滥用泻药;间歇禁食;使用厌食剂、甲状腺素或利尿剂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癫痫、精神分裂症所致暴食治疗目标:营养状况的恢

7、复和正常进食行为的重建方案:营养状况的恢复药物治疗: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