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_课件

进食障碍_课件

ID:20115376

大小:1.0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9

进食障碍_课件_第1页
进食障碍_课件_第2页
进食障碍_课件_第3页
进食障碍_课件_第4页
进食障碍_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食障碍_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进食障碍概念、分类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原因诊断、治疗进食障碍概念、分类进食障碍是指某些具有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特质的人身上发生的行为综合征DSM-Ⅳ中,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BN)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临床表现:拒绝维持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85%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对体重或体形的感知障碍成熟的女性出现闭经现象(3个月)女性,20岁,身高1.7米,体重42公斤;大二学生,有一男友,休学在家半年。情绪低落4年,节食、

2、进食异常3年。高一起,因为了获得异乎寻常的害体重减轻而故意节食的一种行为。神经性厌食症根据行为表现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限制型—单纯控制饮食暴食-导泻型—有暴食及使用泻药行为神经性厌食症流行病学90%—95%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为女性发病年龄在青春期,通常开始于13岁左右欧美等国数据:患病率0.28%DSM-IV介绍在青少年后期和成人早期女性中完全达到标准的比例:0.5-1.0%神经性厌食症其他问题:抑郁、退缩、易激惹、性欲减退、自杀行为、无能感,药物滥用等长期拒食或节食会使体重锐减,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成为一种慢性的致命疾病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

3、sa)其他问题:抑郁、退缩、易激惹、性欲减退、自杀行为、无能感,药物滥用等长期拒食或节食会使体重锐减,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成为一种慢性的致命疾病坐在大学教室的安哥拉(Angela)身边时,很难从她的外表看出她存在什么问题,除她的1~2个亲密朋友外她对所有人保密。表面上看,她似乎很正常,精力充沛,勤学好问,是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孩。她在学校很活跃,还有一份业余工作,自愿在一个地区危机干预中心工作。她衣着得体入时,洁净,体重和身高匀称。与安哥拉一起生活1周的话,你将会发现她有一种行为模式表明她有自体形象感知障碍,主要表面在不能控制地暴食之后又通过自我催吐来吐掉她认为

4、多余的摄食,每周有五六次,估计在大多数暴食中,她摄入4,000千卡左右的热量,但也有许多次摄入了10,000千卡的热量,通常她所吃的食物并不健康,她可能一下子吃掉许多营养丰富的冰淇淋,伴着整袋的小甜饼及几罐饮料。神经性贪食症流行病学90—95%的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为女性发病的典型年龄在16到19岁之间暴食行为的早期征状可能出现更早欧美国家患病率:1%患病率在青少年及年轻女性中为1-3%神经性贪食症其他问题电解质失衡等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社会适应不良病因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情绪及认知因素家庭动因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社会压力和文化形式美的标准特殊职业要求社会经济及伦理因素情绪

5、及认知因素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把进食障碍看作情感冲突的反应患者扭曲的认知:(一)全或无得极端想法(二)片面的看法(三)过度泛化(四)扩大化(五)归己划(六)情绪化理论家庭动因神经性厌食症的根源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不良、父母亲可能存在某些精神病理性特征。厌食症患者的症状则表达了整个家庭的病理现象。厌食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多患有心身疾病,这种家庭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家庭纠纷多,家庭关系紧张。②过分溺爱,孩子缺乏独立性。③家庭结构僵化,专制,缺乏灵活性。④缺乏解决冲突的技能,常回避冲突。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厌食50%同卵双生共患,0%异卵双生暴食23%9%(二)营养障碍(三)下

6、丘脑功能障碍下丘脑侧面受刺激时——饥饿下丘脑腹面受刺激时——饱足饥饿与饱足之间的平衡控制饮食及新陈代谢,体重为定点。个体节食,体重下降,新陈代谢下降,增加进食,两个过程联合,减肥比较困难厌食症与贪食症诊断【诊断标准】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诊断标准】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病人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至少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①自我诱发呕吐;②滥用泻药;③间歇禁食;④使用厌食剂、甲状腺素类制剂或利尿剂。如果是

7、糖尿病人,可能会放弃胰岛素治疗;治疗进食障碍病人往往否认自己有问题治疗包括:医学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增加和维持体重针对抑郁的治疗避免临床并发症心理治疗目标(1)增加体重,恢复正常进食模式(2)维持体重,促进心理成长方法人际关系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