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从·质疑·修正

趋从·质疑·修正

ID:20335089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趋从·质疑·修正  _第1页
趋从·质疑·修正  _第2页
趋从·质疑·修正  _第3页
趋从·质疑·修正  _第4页
趋从·质疑·修正  _第5页
资源描述:

《趋从·质疑·修正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趋从·质疑·修正  关键词:1950年代茅盾文学批评趋从质疑修正  摘要:1950年代茅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的“双语”“复调”色彩,在趋从时代文化主潮与权力话语的基础上,在既定文学规范的框架内,对种种肆意践踏文学本质的行为作了竭尽所能的质疑与修正。茅盾文学批评的话语修辞不仅体现了一代文豪在泛政治化语境中,竭力维持文学发展命脉的良苦用心,更淋漓尽致地展露了政治高压与话语霸权对人的自由精神与高贵心灵的折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茅盾文学批评的黄金时代主要在1949年以前。新文学初期,茅盾作为“人生派”最有实

2、力的批评家,“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是他批评的基点与归宿,这种社会功利性的批评理路奠定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石。左翼文学时期,茅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注重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思想倾向、政治立场、社会意义作“本质”性的抽绎与定位,确立了社会—历史批评的典范。建国后,茅盾身兼文化部门多个要职,全心全意地宣传党的文化政策,自觉维护“政治—文学”“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与规范。然而,根深蒂固的文学自觉意识和潜在的主体化批评经验,使他竭尽所能地维持着文学的发展命脉,在他大量趋从时代主权话语的批评文本中,满贮着对新中国文学的深厚关

3、切与忧虑。与黄金时期相比,解放后茅盾的文学批评也许缺乏个性与卓见,却十分难能可贵,“具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内容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茅盾1950年代的文学批评为中心,力图从一个侧面探寻在时代强权话语的裹胁下,一代文豪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并进而透视政治高压与主权话语对人的自由精神与高贵心灵的折磨与销损。    一    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者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议确立了新中国文学的根本发展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当代文学的“共同纲领”。文学为工农兵服务,表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是根本方向。文学作品是政治

4、、伦理教育的形象性手段和工具。作家的政治立场、世界观的正确与否,是创作成败的关键。题材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表现重大政治运动是主要目标。乐观的理想主义和明朗确定的表达方式是标准的风格。虚构的“工农兵读者的”反应是批评的最主要根据。高度政治化、组织化是当代文学的显著特征。“文学批评不再是一种讲究科学性并富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活动,而是直接体现政治意图、维护规范,径直对文学现象予以‘裁定’、‘定性’的工具。”  应和着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开国气象,茅盾相信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与自己始终倡导的现实主义以及自己大半生追求的

5、人民解放事业是一脉相承的。他自豪地宣称:1950年代是“人民的世纪”,“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至于如何塑造工农兵的高大形象,茅盾的话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有激情和关于美好未来的乌托邦想象:“今天我们写工农兵,就一定要写他们正像初升的太阳面向伟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情绪高昂,精力旺盛,充满自信,我们一定要在作品中把它鲜明强烈地表现出来。”这赫然是茅盾的严明选择,也是当时文学批评的风向标。然而问题接踵而至,艺术性与政治性、真实性与典型性、思想性与目的性、个性与党性、典型化与概念化等等纠缠不清的问题不断困扰着

6、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很少在学理范围内自由展开,往往由高层领导的权威话语最后裁定,若有不同意见,种种“帽子”便纷纷扣压下来,轻则思想落后、教条主义、宗派主义,重则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修正主义、右倾、反党、反社会主义。作为文艺界的领导,对党对人民的耿耿忠心,使茅盾自觉与权力话语保持一致。那些大而无当、空洞乏味之词在他1950年代的批评文本中随处可见。如关于“写真实”的问题,始于延安文学的只能“歌颂”不能“暴露”的传统在建国后畸形发展,被推至极端。茅盾亦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张的“写真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所要

7、求的艺术的真实,就是生活中本质的东西。……这一片光明的气象,就是我们生活中本质的东西”。若表现生活中的“阴暗”就是对新中国心存不满,是仇视社会主义。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公式:真实=生活的本质=光明,这种对现实生活片面化、简约化理解正是当时的主流导向。面对公式化概念化泛滥,茅盾讳言党对文艺的专制领导以及教条主义批评对文学的束缚与伤害,只一味强调作家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学习马列主义,深入生活,加强艺术实践,三者反复进行,是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不二法门。”由于对文艺“大跃进”的盲目趋从,他甚至认为“《红旗歌谣》三百首就比《诗经》强”。如何使

8、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茅盾在几千字的长文中绕来绕去,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之中,最后只好以流行口号草草收场:“我以为学会两个主义的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加深马列主义修养、培养共产主义风格的问题,也就是要善于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