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

ID:20707663

大小:55.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_第1页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_第2页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_第3页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_第4页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40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RU486)84例,孕三烯酮组78例,未用药组70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复发率分别为5.95%、6.41%,低于未用药组45.71%(P0.05),thecontrolgroupweresigni

2、ficantlylowerefficiencytheothertwogroups(P手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使用storz电视腹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病人平卧与手术床上,肚胳穿孔刺入气腹针,待气腹形成后,在肚脐的下缘用10mm的套管进入腹腔,充满二氧化碳直到腹压上升至12mmHg,并插入腹腔镜,在下腹两侧麦氏点水平放置10mm和5mm的套管鞘和外科手术设备。腹腔镜手术中针对不孕的患者行两侧输卵管美蓝通液术,对输卵管远端堵塞的进行输卵管行造瘘,术后盆腔放置透明质酸钠,以防止盆腔黏连严重,并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

3、染;对腹腔以及盆腔进行仔细查看并确定临床分期,分离黏连,尽可能的恢复盆腔本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究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40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RU486)84例,孕三烯酮组78例,未用药组70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复发率分别为5.95%、6.41%,低于未用药组4

4、5.71%(P0.05),thecontrol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efficiencytheothertwogroups(P手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通过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使用storz电视腹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病人平卧与手术床上,肚胳穿孔刺入气腹针,待气腹形成后,在肚脐的下缘用10mm的套管进入腹腔,充满二氧化碳直到腹压上升至12mmHg,并插入腹腔镜,在下腹两侧麦氏点水平放置10mm和5mm的套管鞘和外科手术设备。腹腔镜手术中针对不孕的患者行两侧输卵管美蓝通液术,对输卵管远端堵塞的进行输卵管

5、行造瘘,术后盆腔放置透明质酸钠,以防止盆腔黏连严重,并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对腹腔以及盆腔进行仔细查看并确定临床分期,分离黏连,尽可能的恢复盆腔本来的解剖结构,确定卵巢囊肿并予切除,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部位切除或凝固手术。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检验。治疗用药: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对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任何内科并发症,并且3个月内没有激素类药物服用史。3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9.8±1.6个月、18.9±2.0个月、18.4±1.8个月,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均于

6、手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后开始用药,孕三烯酮组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米非司酮组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日,疗程3〜6个月;用药组用药期间每月复诊,主要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并测定用药2个月后的血清E2水平。用药结束后每3个月复诊1次。随访1〜3年。疗效判断标准:①复发:原有疼痛症状再次出现或盆腔结节触痛加重,或超声检查显示有盆腔囊性肿块,并伴有稀疏或密集光点,存在时间有超过两个月;②缓解:没有症状,盆腔没有触痛、结节或肿物;③改善:疼痛的程度较之前有所减轻,盆腔结节变小、变软、触痛减轻。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

7、(x土s)表示,组间均值比较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检验水准a=0.05,所有数据均采用SAS9.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一般资料比较:3组在不育年限、年龄、体重、单、双侧输卵管阻塞例数及R-AFS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疗效、复发情况比较:用药组术后其临床症状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所有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用药组术后也有一些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临床症状并未见明显改善7例(10%),与用药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8、(P0.05)。见表2。未用药组术后及用药两组停药后累计妊娠率、排卵及月经恢复时间的比较:①妊娠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的分期,本研究结果:I期妊娠22例(81.48%),II期妊娠21例(70.0%),III期妊娠48例(41.74%),IV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