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

ID:20795682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_第1页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_第2页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留学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已经删掉许多了,但内容还是有点多了,你们看着删吧。反正一个特点,留学就是为了报国。自晚清起,中国人出国留学就渐成潮流。百多年来,这股潮流虽有被阻遏的时段,但从未消歇,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变得更加壮阔。而且,留学潮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它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从鸦片战争到民国建立第一阶段是1840—1870年这约30年的时间。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大多是沿海人士或殖民地的华人青年,它们通过跟外国传教士出国和得到教会资助或引介而得以走出国门接触崭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但这一时期留学人数少,留学范围窄,留学情况并不

2、典型,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大。外国教会原希望培养这些人成为它们在中国思想殖民的傀儡,但大部分留学生多半并不听命于人,而是坚持学成报国,并在后来直接推动了留学热潮。第二阶段是1871—1889年这约2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大部分为清政府选派的“幼童”赴美留学。这个时期他们的留学形势既有第一代留学人的推动,也有非常强的政治考量。这是清政府在欧美列强的逼迫下被迫采取的派遣人员出国留学措施,以期“师夷技以自强”。公费留学生范围小,人数少,选拔严格(特别是对家庭背景和出身方面),他们在留学前都会与清政府签订相关协

3、定,几乎在学成后都会选择为国效力。与此同时,自费出国留学生也开始逐渐出现,但仅限于家境豪富或本身有与外国通商的家庭背景的学生。第三阶段是1890—1911年这约20年的时间。这个阶段出现了留美留日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出国留学热潮,也是我国出国留学的初步发展阶段和成型阶段。该时期帝国列强对华瓜分日益猖獗,而日本明治维新的资产主义改革效果卓著。出于政治因素,文化背景差异和经济因素,自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拯救中华成为头等大事,也是这一时期有志青年出国留学的主要

4、动力。2.民国建立到新中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国留学进入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留学同样深受政治局势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这约15年的时间,即民国初期与北洋政府时期。这一阶段政局动荡、战事不断,但留学教育进步卓越。初代留学生产生的影响极大的改变了社会观念。中华民国刚一建立,留学生便成了社会的宠儿。宋教仁当时直言不讳地主张:“初组政府,须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其所说的革命党大多数是留日学生,可见当时留学生已经在中国政治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到“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

5、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数以千计的爱国青年怀抱着救国救民,追求真理的愿望,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含辛茹苦地前往欧洲的法、比、英、德等国进行勤工俭学,但不可避免的,留学成了某些人跻身官场,追逐名利的敲门砖。第二阶段是1928—1949年这近30年时间。北伐胜利初期,留学教育一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内战爆发,留学教育开始实行紧缩政策,中共则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但即使在此“国难”和“非常时期”里,仍有不少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

6、科学技术,以求振兴中华。    总结:从留学主题来看,从清末洋务运动主导的留学、国防留学、政改留学,到民国已成为多元化的政治留学现象。而在其中,以学术为主导的留学成为民国时期的最强音;从留学地域来看,欧洲一直是中国留学稳定的区域,其核心国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作为中国的近领日本曾经是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地方;美国则是中国人科学寻梦的国度;从留学目标来看,民国年间,留学就是为了学知识、长本领,回国工作,很少有人想到在国外发展的。大部分五四等进步青年留学是为了报效祖国,救国救民,留学后去向自然大部分都是回国,或是

7、在海外从事救国运动;从留学成绩来看,许多第一代留学生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秋瑾、吴永珊)。民国时的许多留学生后来成为有卓著成就的科学家和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和骨干(蔡元培、宋庆龄、李大钊、蔡和森、蒋经国)特别是有许多人成为革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物(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聂荣臻、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叶挺、刘伯承),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留学生回国或者虽定居海外(王淦昌、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

8、、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却都对于我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建国40余年来社会主义国防科技、经济建设、中外文化交流和培养下一代的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留学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新中国成立了,但我国仍缺许多技术科学人才,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