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

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

ID:21073658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_第1页
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_第2页
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圳是回归,而不是被抛弃

2、第1 最近,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引起了深圳人各方面的关注,《南方周末》为此组织了特别报道;市长出面安抚:谁也抛弃不了深圳;各谣传中要撤离深圳的公司也纷纷出来辟谣,大表决心。其实谁也没有抛弃深圳,这只是包括这篇文章的在内的深圳人对过去二十年的风光不再的一种失落感。  深圳是历史的产物  深圳为什么可以从一个边陲小镇一举成为全国最具有现代化感的城市?原因很显然,当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几乎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中国要走向世界时,我们既没有经验又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

3、探索的过程,国家需要一个窗口和实验田,离国际经贸中心最近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深圳就担当了这一角色。一时间深圳几乎成了改革和开放的同义词。深圳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城市,它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也远远超过了一个同等规模的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由于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所担当的角色,国家给予了深圳各方面的政策,无论从投资还是劳动力的回报,在这里都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于是,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涌入深圳,几乎是全国的闲散资金甚至非闲散资金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好的回报,当时的深圳足以起到一个国内金融中心的作用。当作为金融

4、中心的标志的证券交易所在深圳建立的时候,深圳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最高点:它竟然可以和上海平起平坐了!  在深圳试点的成功超出了决策时最乐观的估计,中国的经济理所当然地开始实践全面的开放和改革,将在深圳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全国推广,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结束了。  深圳的城市地位  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放弃和上海争一短长的雄心大志还都是新世纪以后的事,其实当以浦东开发为标志的上海的改革开放启动时深圳的命运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上海的对手。其实上海也从来没有在意深圳的雄心勃勃,从来没把深圳当作对手,上海的目标是

5、香港———这个深圳曾经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深圳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是香港。成就深圳的是因为它毗邻香港,限制深圳的还是因为它离香港太近了。符合经济规律的结果是粤港联手打造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都市圈,构成华南乃至东南亚的商业中心,而深圳在这个都市群中可以起到枢纽城市的作用。深圳之所以可以成为枢纽城市,不是因为它的能量有多大,而是因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分属两个不同的海关管辖区。如果没有海关的分隔,深圳只能是香港的卫星城。其实深圳也没有必要为成为香港的卫星城而沮丧,香港居民对深圳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的拉动

6、早已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要素。  深圳也不可能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因为历史形成的中心是广州。广州从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它的地位不太可能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即使是在深圳的自信心爆棚的时候,头脑清醒的人也没有对深圳的城市地位抱有幻想。很少有大的跨国公司将他们的地区总部设在深圳就是一个证明。  城市的发展遵循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城市的发展更是全球城市格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圳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的一个产物,它在城市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它同等规模和地位的城市没有

7、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当有企业将自己的地区总部迁移到上海去,深圳人完全没有必要为此大惊小怪,这是完全正常的。  为深圳诊脉  虽然形势比人强,但深圳并不是说就无所作为了。深圳应该反思。  首先,深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尽管很多人在口头上认同深圳的城市地位,但那可以说是失落后的无可奈何。他们实际上还在对深圳地位特殊时期留下的遗产不能忘怀,津津乐道。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深圳在哪些地方本来应该做的更好。深圳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沉醉于政策带来的“特”,而没有利用这个“特”营造一个行政透明、法制严明的营商环境。在一张白

8、纸上建立起来的深圳行政机构和其它城市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在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等方面深圳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法制环境也缺少敢为天下先的气质。一个向香港学习最多的城市应该学到香港的精髓———法制;一个有立法权的城市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法制环境,倘能如此,深圳又何需为优势而发愁?但这些方面显然还有很大差距。  那么深圳还有没有优势呢?还有。起码深圳没有困扰着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下岗工人包袱。不要小看这个从来没有被摆上台面的问题,许多城市之所以还不能放开手脚追赶深圳,就是被这个问题所拖累。  所以深圳应该利用作为

9、特区留下的优势,特别是立法权,在负担还不是那么重的时候,敢于打破一些坛坛罐罐,实实在在地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用法制建立政府和企业的信用;将依法行政作为考核政府官员和机构的标准;增加执法和行政的透明度。而不是将政府部门换个名称了事(据说快换了)。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法制建设随时都在做啊。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对有可能来到深圳的企业或个人说,深圳的行政是最透明的,执法是最公正的,没有人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一个透明的、法制化的城市,比什么优惠政策都有吸引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