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ID:2148523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_第1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_第2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_第3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_第4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颅脑损伤;焦虑抑郁心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11  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医院中的老年患者由于本身生理、心理、社会都处在一个特殊阶段,更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老年颅脑损伤由于病情突变、多变、并发症多、对医学知识缺

3、乏,更易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本研究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今后护理该类患者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住的患者。CT或MRI检查确定颅内无固定器质性损伤,Glasgow评分8分以上。排除既往精神异常、智力低下、癫痫、其他病史。其中车祸29例,坠落伤17例,其他伤14例。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

4、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61~78岁,平均65.0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受试者均按SAS、SDS量表操作规范的要求,一次性完成。在研究过程中,由笔者亲自进行。严格按各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结合患者的亲属或其他照料者所提供的情况,进行量表评定。  1.3心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外伤后意

5、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测量SAS及SDS量表后,开始干预,首先准确、全面地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语言等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地收集能反应患者心理状况的外在信息。如自我照顾能力、手势、体位、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语调音量等,了解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情感及态度,针对其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1.3.1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护士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患者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如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恢复缓慢、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心理过于敏感和猜疑,依赖家人的照顾,故护理人员应帮助

6、患者树立新的观念和认识,增强患者自身价值感,从患者细微的情绪变化中,发现积极和消极因素,采取说服、解释、启发、鼓励和对比等方法,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生活护理由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情绪低落,抵抗力低下,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及并发症,因此,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营养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颅脑损伤应激反应可产生严重的分解代谢紊乱,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水肿,因此,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少机体的消耗;另一方面,老年心理障碍患者易出现精力减退,睡眠紊乱,

7、所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利于疾病康复和情绪好转。  1.3.3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感受,态度诚恳,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护士在与其交流时,应合理应用支持性语言,并掌握好支持的时机,这样才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理解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困惑,解答患者疑问,修正患者不合实际或不正确的观念,提供患者所需的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治疗护理措施及预后等,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外来应激事件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要注意面部表情、姿态、眼神接触等无声

8、语言的流露,如面对患者时,发出真诚的微笑,诚恳的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充分体验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使患者心中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及沟通效果的纽带。  1.3.4给予家庭及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解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包括家庭、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