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ID:2347152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8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_第1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_第2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_第3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_第4页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庞久玲张静涛刘军刘悦【摘要】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对其进行4w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效果与患者有、无配偶密切相关。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对无配偶患者,效果更明显,临床应积

2、极应用。【关键词】烧伤;焦虑;抑郁;心理干预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烧伤前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且大面积烧伤后并发症多,病情更加复杂,负性情绪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抑郁〔1〕。有研究认为以认知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本实验关注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探讨其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60~72(平均66.5)岁。烧伤面积25%~70%,Ⅲ°烧伤面积10%~30%。烧伤原因:热液烧伤41

3、例,火焰烧伤13例,化学烧伤6例。患者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卷中的问题。排除有严重呼吸道烧伤、严重内科疾病及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年龄61~71岁,其中男34例,女6例;对照组20例,年龄60~72岁,其中男17例,女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烧伤原因、烧伤面积、文化程度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宣教、饮食指导、创面指导及常规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并请专业心理医生协助完成。干预分4个阶段进行(每天1次,每次1h,共4w)。第一

4、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建立良好的医患及护患关系,寻找烧伤患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探讨其内心需求。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根据烧伤老年患者的疾病及心理特点,使其认识到各种不当情绪的行为表现或症状,共同找出其内在的根源进行面对。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应用辩论为主的方法转变烧伤患者的错误观点,并进行错误改正的强化。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帮助烧伤患者摆脱错误理念,让其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3〕,并后续治疗中自我强化。在心理干预中注意与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结合,配合音乐疗法的运用,依据不同心情选择不同音乐。  1.3焦虑、抑郁的评价方法应用焦虑自

5、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分别评分,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时间为干预前1d和干预后1~2d。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应用SAS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未见明显改变,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观察组中有、无配偶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比较干预前无配偶

6、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有配偶患者(P<0.05),干预后无配偶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减少值明显高于有配偶患者(P<0.05),见表2。表1两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比较(x±s) 1)与干预前比较,2)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表2观察组中有、无配偶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比较1)与有配偶组比较,2)与干预前比较:均P<0.05  3讨论  由于烧伤后创面的疼痛,频繁的手术、换药均可使老年烧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加。而且患者烧伤后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别人的照顾,给家人增加了负担,使老年患者内心的愧疚和负罪感增加,极易产生消极情绪〔1

7、〕。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其理论依据是负性情绪患者的错误观念或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常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通过改变患者思维、信念及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此种治疗具有积极、主动、指导性、整体性和时间短等特点〔4〕。有观点认为该疗法能使患者解决错误认识背后的认知根源,重塑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面对疾病的勇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