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

ID:2148638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_第1页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_第2页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_第3页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_第4页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严重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1例并文献复习  1一般资料  患者女,78岁,因"手脚麻木、腰部疼痛4d,发现盆腔包块1d"于2014年9月28日入院。患者4d前无诱因出现手脚麻木、腰部疼痛,于外院就诊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检查发现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低血钾,经补钾降酶治疗无明显改善;因血尿行泌尿系CT检查提示:右附件区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楚,大小约94×91.6mm,其内密度欠均匀,散在不规则钙化影,肾脏及肾上腺未见异常。  因患者病情复杂,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妇科。病来无发热,无心悸、胸痛、胸闷

2、,无尿急、尿频、尿痛,精神差,反应迟钝,表达能力差,饮食睡眠差,大便正常,血尿,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月经规律,50岁自然绝经;脑梗塞病史10余年,未遗留后遗症;高血压病史5年余,血压最高160/110mmHg,口服替米沙坦、氢氯噻嗪治疗;2型糖尿病病史3年,未应用药物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1℃,心率8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54/64mmHg,平车推入,神志清楚,意识淡漠,周身无浮肿,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双下肺闻及少许湿??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上肢肌力3级,

3、双下肢肌力2级,病理征阴性,深浅感觉正常。入院后检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7.54,PO264.60mmHg,PCO241.00mmHg,HCO3-35.7mmol/L;尿分析PH6.50,潜血+++,蛋白+++,葡萄糖+++;血生化K1.51mmol/L、ALT205U/L、AST660U/L、CK16000U/L、CKMB656U/L、LDH4459U/L;肿瘤标记物正常范围。入院诊断:①重度低钾血症;②横纹肌溶解症;③低氧血症;④代谢性碱中毒;⑤失钾性肾病可能;⑥盆腔肿物。妇科考

4、虑附件肿物为良性,可择期手术,遂转入我科诊治。  入科后考虑如下:①低钾:进食少及服用利尿药所致,同时不除外转移性低钾,进一步行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查;②低钾导致横纹肌溶解、肌无力、低氧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肾脏损害;③横纹肌溶解:低钾导致,同时不除外其他原因,如药物(患者曾用镇静药、替米沙坦)、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入院后给予补钾、补液、肌营养、降酶等治疗。进一步检查回报:甲功正常,自身抗体阴性,病毒系列阴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水平正常。经治疗患者症状迅速缓解,化验改善。至2014年

5、10月4日从我科转出,此时患者精神好,神志清,反应灵敏,手脚麻木、腰部疼痛消失,四肢肌力4~5级。化验检查:血气分析(吸氧浓度21%)pH7.41、PO285.30mmHg、PCO241.20mmHg、HCO3-25.80mmol/L;尿常规蛋白质-、葡萄糖-、潜血-;血生化K3.68mmol/L、ALT91U/L、AST53U/L、CK448U/L、CKMB22U/L、LDH772U/L。  2讨论  钾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保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

6、能。造成血钾降低的原因有多种,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类:缺钾性、转移性、稀释性。本例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最终考虑摄入不足及应用利尿药导致的缺钾性低钾血症。  低血钾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疲乏、乏力、麻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肌纤维溶解[1]。横纹肌溶解是指由于骨骼肌的损伤导致肌细胞中的内容物释放到循环中。其机制可能是:Na+-K+泵活性受影响,累及物质转运;肌糖原合成受抑制,致使肌肉的能量储备不足;毛细血管内局部钾的水平是血管张力的重要调节因素,严重缺钾时,肌细胞不能在肌肉收缩时释出足够

7、的钾至细胞外,使钾扩张血管的作用收到抑制,骨骼肌供血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溶解、破坏[5-6]。  低血钾导致横纹肌溶解与血钾降低的程度和速度有关。通常,轻度的低钾并不会导致肌肉细胞溶解,只有当血钾降到2mmol/L以下时才会导致直接的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典型症状有肌肉疼痛、痉挛、疲劳、虚弱、微红的棕色尿,有时还有肌肉肿胀,而在严重的病例中可以出现意识改变、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症状[2]。由于肌肉细胞坏死、溶解,细胞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

8、浆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钾、磷等生化指标改变,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MRI、CT等影像学检查对横纹肌溶解的诊断也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MRI非常灵敏,水肿或坏死的肌肉在MRI表现为高信号,并且能够准确显示出肌肉损伤的范围,虽然对横纹肌溶解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其灵敏度高于CT或超声;在对横纹肌溶解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时通常表现为肌源性图形[4]。  在低血钾患者中,没有临床症状的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高达28%,而且,其他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