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

ID:21494390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_第1页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_第2页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_第3页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_第4页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左传》看周天子地位变迁  摘要:周天子是周室权力的象征,是整个时代文化符号的凝聚。因此,研究周天子在礼制中地位的升降对研究周王权的繁荣与衰落具有重要意义。西周初年,天子作为全国权力的最高存在,其地位是别人无法撼动的。然而,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争连年,卿大夫专权,新形势力崛起,周室渐衰,天子的地位受到冲击,权力也在不断下降。基于《左传》中对此类现象的描述,我们可以梳理出天子在春秋时期的地位变迁,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变动。  关键词:周天子;春秋时期;《左传》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周室权

2、力的象征。古语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权力可见一斑。到了春秋时期,社会产生大动荡、大变革,天子权威下降,宗法关系松弛,诸侯国渐强,礼崩乐坏。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于周朝礼崩乐坏的研究有南开大学杨文胜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了吗?》,安徽师范大学林滟茹的《浅析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等人的文章。专著类有杨志刚的《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张焕君的《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等。他们主要阐述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破坏,还有在“礼崩乐坏”的外衣下的“转型”,但是对周天子地位的变迁也有一定的叙述。从《左传

3、》的角度出发研究周天子这一阶层的著作则有许多。如:何新文的《关于(左传)人物的评论》,何新文、张群《现当代〈左传〉人物研究》和潘万木的《历史中的想象与想象中的历史-从〈左传〉到〈世说新语〉的人物评论》等。这些著作中,则是主要偏重于对各个阶层的描写,分类繁杂且论述过于笼统。但是对研究周天子这一阶层颇具影响。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立足于历史文本,我希望在《左传》的基础上研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周天子地位的变迁。并通过对周天子地位变化的梳理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这是本文的目的之所在。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在

4、吸取商灭亡的基础上,认为只有顺应民情,以德治国才能受到天的庇护。所以天子的“德”在周朝显得十分重要。西周初期,周天子待人以“德”,统之以“礼”,这才是民心归的重要原因。然而,到了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所以我们把懿王作为节点,以左丘明所撰的《春秋左传》为文本,对这个时期礼崩乐,王室衰微的情况加以论述,这是有意义的。《左传》中通过对“礼”的记载,进而反映周天子地位变迁的描写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1.周天子自己对“礼”制的破坏以及诸侯对“礼”的遵从背后对周王地位的挑战;2.诸侯对“礼”制的破坏和散见于各大篇

5、目的行人辞令中所体现的周天子地位的升降。在这两种情况的交替进行中,周天子的地位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也得看到在大趋势下的小曲折---天子地位有时还是重要的。最起码在《左传》所载的春秋时期,诸侯还是限制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大的框架中。  一、天子不守“礼”以及诸侯遵“礼”的另一面  首先,对于《左传》中周天子不守“礼”的描述,我觉得这是周天子势微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文中提及了,在推翻商的统治后,周建立了以“德”治天下的局面。《尚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上天孚佑于民”。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自己都开始不守“

6、德行”,不遵“礼节”。上天又怎么可能“佑于民”呢?《左传?隐公六年》载:“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D,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当初,平王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的力量。如今郑伯去朝见桓王,桓王贵为天子,却对自己的臣属不加礼遇,这不是在自损其威严吗?天子都开始不遵守“礼”制了,他分封的诸侯又何必约束自己的力量呢?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可见一斑。再如《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王取邬、刘、?J、?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樊、隰?J、??

7、*茅、向、盟、州、陉、愦、怀。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怒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周天子向郑国索要土地,又把不是自己的土地划给郑国。这是违背君子所说的“怒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的。所以郑国与周交恶原因实属天子自己不遵“礼”守“德”。直到后来,周剥夺郑伯的政权并率领诸侯讨伐郑国。败于鱼丽阵下,又被聃射中肩膀,这难道不是周天子自己有错在先吗?其次,诸侯对“礼”制的遵从体现了对周“分封制”的支持。但是这个时候,诸侯对“礼”的遵从大都停留在表面上,在实际中他们已经开始挑战周天子

8、的权威了。《左传?隐公八年》“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同样的记载还有《左传?隐公八年》“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这些都是诸侯对“分封制”支持的凭证,周王的地位在这个时候还是被承认的。但是,《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籴于宋、卫、齐、郑,礼也。”我们从这段记载中可看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