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ID:23842119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_第1页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_第2页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_第3页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_第4页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思想、艺术看《国语》和《左传》  【摘要】本文从《国语》、《左传》的成书,思想特点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对其作以分析、比较,对两书思想特点、艺术成就的归纳准确,比较之中特色鲜明。  【关键词】思想;艺术;记言;记事;民本;国别史;编年史  《国语》和《左传》在中学古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选入课本的《国语》有《勾践灭吴》,《左传》有《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现在从思想、艺术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国语》和《左传》的特点。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则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国语》和《左传》的作者究竟是何人,学者历

2、来对此持有异说。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据此认为该书作者为春秋时期大约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学者称之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并认为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一书而作。所以旧时传《国语》和《左传》为同一作者,《国语》为《春秋外传》,《左传》为《春秋内传》(见《汉书?律历志》)。《国语》和《左传》其记言记事多与《春秋》有联系,多有助于说明《春秋》两书与《春秋》虽有联系,但两书各自单行。内容上亦自成体系,各为一家,内外传一说显然有不妥之处。7  相传两书作者同为左丘明,后世学者研究也众

3、说纷纭,两书作者究竟为何人各持己见。现在一般认同的是两书作者实难确指,内容大多出于各国史官的记述,其中的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丘明的传诵,这才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  《国语》始创国别史之体,此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记事时代大体为西周前期至春秋末期(约公元前967~前453)。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鲁史为线索,按“《春秋》十二公”的顺序,依次编排。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772~前453年)。《左传》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罗众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全书有姓名可稽者,几近三千之众

4、。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二体》中,论“编年”、“纪传”二体为史家之圭臬,称《左传》和《史记》为“编年”、“纪传”之祖。  《国语》和《左传》的成书时间较为接近,记载的史事也大体属于同一时代,且内容上互有交错。有学者认为《左传》和《国语》是《春秋》的内、外传,虽有不妥之处,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两部书存在着某种一致性。  《国语》、《左传》的思想特点  《国语》较之《尚书》、《春秋》,思想上已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为“重民”、“尚

5、礼”、“崇德”,这些思想倾向,基本上符合了儒家的主张或思想。7  一、《国语》中宣扬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之本,《周语中》明确指出:“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周语上》记邵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楚语上》则有“安民以为乐”。《鲁语上》记曹刿问战,提出“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这些都反映出“重民”的思想倾向。  二、“尚礼”的倾向在《国语》中也有突出体现,宣扬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礼仪,其中还有不少“忠”、“信”、“仁”、“义”等道德观念的论述。例如,《晋语四》记宁庄子之言曰:“夫礼,国之

6、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可以看出其对“礼”的崇尚。  三、《国语》中“攘夷狄”的思想,意在排斥周王朝以外的其它民族,维护周王朝统治。同时也有关于天命神鬼、吉凶祸福预言的记述,反映了其落后、迷信的思想。被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批驳为“诬淫”之说。  《左传》与《国语》相比较,其民本思想更加张扬、鲜明。  其一,《左传》明确表达民重于天,民重君轻,民为邦本,民为神之主的思想观点。“民本”思想比《国语》有显著进步,这与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宣扬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已基本一致了。例如,襄公十四年记中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

7、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其民本思想充分显示出来。  其二,《左传》重视民心之向背,在《曹刿论战》中记述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取信于民,民心所向,则战无不胜。哀公元年记逢华之语曰:“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在《左传》中民心向背,不仅直接关系战争胜败,而且大而言之关乎国家兴亡。其鲜明的“民本”思想昭示统治者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失民心必失天下。其思想的进步性在《国语》之上

8、。  《左传》中记述的史事重视民意、关注舆论,也体现了其民本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