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

ID:21843589

大小:49.2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_第1页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_第2页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_第3页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_第4页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摘要]《战国策》游说辞精妙奇伟,屡为后人所称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策士们具备了三项基本的主体能力:一是量权揣情,二是工于谋划,三是积极进取。[关键词]策士;量权揣情;工于谋划;积极进取《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纵横策士言行和活动的史传著作,全书共498章,是研究战国策士游说辞的主要文献资料。《战国策》自从西汉刘向整理成册、发表评论以来,便开启了对它研究,如宋代李文叔在《书战国策后》中称颂说:“文辞命V今V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1](P1)王觉《题战国策》称之为:“文辞之最。”[2](P2)明代姚三才《战国策谭令

2、令》附录中赞美说:“雄辩变幻,自是宇宙间一种好文字。”[3](P257)那么战国策士如何说出这些令人赞叹的游说辞呢?本文认为主要是策士们具备了三项基本能力:一是量权揣情,二是工于谋划,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策士整个游说活动中互相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才能迗到最佳的游说效果。一、量权揣情量权揣情,是策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鬼谷子》对量权揣情就非常重视,在《鬼谷子》一书中,专门成立一篇__“揣”篇,来介绍量权揣情这种方法。何谓量权揣情浅论战国策士的主体能力[摘要]《战国策》游说辞精妙奇伟,屡为后人所称道

3、。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策士们具备了三项基本的主体能力:一是量权揣情,二是工于谋划,三是积极进取。[关键词]策士;量权揣情;工于谋划;积极进取《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纵横策士言行和活动的史传著作,全书共498章,是研究战国策士游说辞的主要文献资料。《战国策》自从西汉刘向整理成册、发表评论以来,便开启了对它研究,如宋代李文叔在《书战国策后》中称颂说:“文辞命V今V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1](P1)王觉《题战国策》称之为:“文辞之最。”[2](P2)明代姚三才《战国策谭令令》附录中赞美说:“雄辩变幻,自是宇宙间一种好文字。”[3](P257

4、)那么战国策士如何说出这些令人赞叹的游说辞呢?本文认为主要是策士们具备了三项基本能力:一是量权揣情,二是工于谋划,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策士整个游说活动中互相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才能迗到最佳的游说效果。一、量权揣情量权揣情,是策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鬼谷子》对量权揣情就非常重视,在《鬼谷子》一书中,专门成立一篇__“揣”篇,来介绍量权揣情这种方法。何谓量权揣情呢?简单地说,就是策士游说国君前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量权揣情,包括“量权”和“揣情”两大部分,而且这两部分是紧密相连。“量权”,《鬼谷子•揣

5、》篇说:“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4](P102)“量权”,实际上也就是衡量天下各诸侯国的综合实力。具体而言,包括国家人口多少、财富的积聚,地形的险易、谋臣策士智谋的长短、君臣的亲疏、天时的吉凶、民心的向背、外交关系等。苏秦、张仪等人游说诸侯前,都对其国家“量权”下了一番功夫,苏秦游说魏王合纵时说:“大王之地,南有鸿沟……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方千里。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

6、千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5](P787-790)苏秦首先铺陈魏国的地理优势,各方的情况都很详细,足见其对魏国地理形势非常了解。接着,苏秦重点介绍“”这个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迗,可见苏秦对其国内繁华富庶地区也很关注;最后,又谈到魏国的军事实力,说明对魏国总的军事武装也做过深入调查研究。游说前,必须要了解对方国家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量权”。“量权”所得到的情况,是公开的、表面的;而要了解表面现象背后实情和真相,则需要运用“揣情”的方法。揣情的对象是诸侯国君,目的是要揣测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的实情,这可不是

7、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鬼谷子》特别强调了“揣情”要掌握时机和方法。《鬼谷子•揣》篇说:“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4](P104)可以看出,揣测实情的最好时机,就是当对方的情绪处于过分高兴或过分恐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对方特别容易将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想法暴露出来,此时游说者便可以利用对方情绪的波动来窥探其隐藏着的内心真实想法。此外,还有三种方法可以窥测对方内心真实想法,一是迂回法:“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

8、所安。”[4](P104)从他平时所亲近之人入手,从他们口中打听一些情况,包括他曾经说过什么话;二是观色揣情法:“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揣]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