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

ID:8080137

大小:237.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5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_第1页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_第2页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_第3页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_第4页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战国策士与秦的盛衰兴亡指导老师:汪文学系别:贵州民族学院2000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姓名:龙江【提要】:在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中,秦国在策士的改革下,由一个边地小国逐渐强盛,最终后来居上统一了文化、经济都比自己先进的东方六国,然后又在转瞬间覆灭。对此,贾谊认为是因为仁义不施所造成的。但从春秋战国时华夏民族性格上来看,仁义不施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民族性格影响下策士的道德缺失。【关键词】:民族性格策士自利缺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秦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史册中划上了亮丽的一笔。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纷争的局面,创建了统一的中央集

2、权制国家,。与西周初年分封的齐、鲁、宋、晋等诸侯国相比,秦国建国时间几乎晚了四百年。但在春秋战国的逐鹿中,秦后来居上,最终统一了文化积淀深厚的山东六国。后又如昙花一般转瞬而灭。秦的这一切出人意料的变化与战国策士有着不可割离的关系。一.策士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旧秩序崩溃、宗法制社会解体、礼乐崩坏、战乱不断、天下诸侯并起,征伐诛讨,强者以尊周室、伐无道之名称雄四方。“二十四年,郑侵12周、取禾”;“郑庄公二十年,段作乱,公伐之,囚母”;“陈穆公十六年,陈34会晋伐楚,朝周王”;“齐昭公潘元年会晋败楚,朝周王”;“齐恒公始霸,会诸侯

3、于郢,十四年,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责包茅贡”,“三十五年,会诸56侯于葵丘,天子使宰孔赐……”;“晋文公十一年,率诸侯平宋,始霸”。在这种群雄并起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在春秋战国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弑君者7三十六,亡国五十一”,上至君王,下至黎元,无不觉得是行于丝缕,朝不保夕。在这种社会的影响下,此时的社会风俗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决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室,而七国则不言王矣;春秋时犹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无言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

4、犹有召告策书,而8七国则无有矣……。”春秋时的这一系列变化,使华夏民族的性格发生重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当时策士的行为与心理。1〈一〉、夏、商、西周时人们崇尚道德与贤明知理,到战国时这种性格被诈谋与强力取代。《韩非子》云:“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就明确的写出当时人们的性格。“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实”则表明当时崇尚力的性格。当时的人们不仅崇尚力,而且特别崇尚诈谋。国君们常常将能辩、有诈谋的人称作贤者,并举国也听之。范雎向秦王举荐蔡泽时说:“此人9乃善辩之士,愿王用之。”由此可见,能辩是当时评价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5、《史记·商君列传》记:“军相距,卫殃遗魏公子印书曰:‘吾始与公子观,今具为两国将,不思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公子以为然,会盟而已,饮,而卫殃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秦相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10里许楚怀王,要他与齐绝交,后又诈说是六里。”;“苏秦仕于齐,充当燕国的间谍,以种种诈谋,将齐兵引到赵宋等强国的军队,为此后的乐毅攻齐做准备”11;还有“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等,这些都说明了当时诈谋兴起,仁德缺失。当时诈谋不仅行于政治、军事与外交,在一般的生活中也很盛行。宠妃郑秀假借怀王之手,割去他新宠的魏美人的鼻子。就

6、表明当时诈谋已经深入到养于深闺的女子生活之中。〈二〉、人们行事由战国前的倾向于凡事为他人、淡泊个人名利演变为战国时的倾向于为自己、追求个人的名利。远古时代、人们的言行举止、谋虑、行事12多顾及众人或他人的利益。“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就体现救众的思想。战国时的这种为人的思想在许多时候还被提升到做人所必须的一种责任。人们常将为人与为己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为人即是为自己。如《易经·益·六三》就说:“益之用凶事,无咎。”它这里所说的是当他人遇到危难时,应该积极佐助,如此则“无咎”有吉。进入战国后,为自己,追求个人名利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

7、。苏秦说秦失败转而说赵,苏秦这种视说横议纵如儿戏的行为表现当时策士的追名的心理。苏秦说赵成功,说楚路过落阳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13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赴伏,四拜自跪而谢”,与他说秦失14败时的“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在当时的世人心理,名利比亲情还重要。苏秦在经历了失败和成功后感叹到:“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他这句话不仅喊出了当时世态的炎凉,而且生动的描写出了“争名者于朝,逐利者于世”的普遍心态。苏秦的父母对他之所以前倨后恭,前后态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

8、,是因为前时苏秦说秦失败,“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而后则说赵成功,“封为武安君、授相印、有革车万乘、锦15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在战国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唯势位、富贵、名利是从的事例可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