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

ID:2186593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_第1页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_第2页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_第3页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_第4页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是由企业自身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决定的,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又主要取决于企业高层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高层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依赖于企业高层经理的激励。国企的激励问题存在诸多的问题,迫切需要重构国企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主要综述了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状况,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的思路。  【关键词】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综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国企高管激励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大多是引入西方经典的委托——代

2、理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特殊的体制背景来进行研究的。从总体上看,一个基本的政策主张是实施业绩型报酬为核心的显性激励,以实现国企高管代理行为与企业目标的利益兼容。实际上,企业显性激励暗含的一个制度前提是:企业董事会(主要是薪酬委员会)在经理报酬决定上拥有自主权。这对公司治理机制较为规范的西方企业而言,自不待言。运用代理理论来讨论转型期中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时,则无法回避一个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即在实践中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水平一直实施严格的管制,主要做法是将企业高管报酬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挂钩。  从企业激励合约

3、设计与实施角度来看,国企高管薪酬决定存在的政府管制,实际上剥夺了企业董事会的定薪权,严重制约了改制后国有企业本身给高管提供经济激励的合约能力,使得基于代理理论的激励政策主张缺乏必要的制度前提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黄再胜、曹雷,2008)。陈冬华、陈信元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性选择。进而与民营企业中内生于公司的薪酬契约相比,国有企业中受到管制的外生薪酬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  二、经营者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经营者激励问题很早就为经济学家所注

4、意,如亚当·斯密在讨论股份公司时,对股份公司的董事是否会像关心财产那样关心和使用股东财产表示怀疑,他指出“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们监视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合伙人那样用意周到,是很难做到的。当代对经营者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上世纪30年代后的事情。伯利和米恩斯在1933年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明确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其要旨是,随着公司所有权愈来愈分散,没有任何人拥有一家具有实质意义股份的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已

5、在很大程度上转入到管理者手中,管理者可能会利用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自己谋利益,并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解决这种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可能导致的低效率,西方学者对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公众持股公司为对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就是由Jensen&Meckling(1976)、Marris(1964)等人所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与Fama(1980)等人提出的契约理论,在激励手段上,除了强调经营者的声誉激励,主要通过经理市场所施加的自我激励与约束,他们所讲的激励主要集中在报酬激励上,对现代公

6、司制企业经营者(尤其是CEO的激励研究)有较大的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研究企业问题的学者中,张维迎博士的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他把企业的所有权解释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认为企业内权力的最优配置就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从经营权力的重要性与经营管理劳动的特点来看,把剩余索取权分配给经营成员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各种手段都有所研究。高良谋(1997)等学者对我国国有企业试行年薪制进行了分析,方竹兰(1

7、997)提出要通过企业所有权来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杨河清(2003)等学者把经营者持股作为长期激励的根本方法;周建波、孙菊生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刘小玄(1996)认为剩余支配权是激励企业家的根本手段;冯海沧(1998)等学者提出要通过构建完整的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作为根本的激励手段等等。近几年还出现一些专著,全面地研究了我国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如黄群慧(2001)的《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刘兵(2002)的《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理论与实务》;史金平(2001)的《国有企业委托

8、代理与激励约束》;李春琦(2003)的《高层经理激励》;田志龙(1999)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等。从共性来看,这些研究都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强调要全面构建经营者的物质报酬机制、长期声誉激励机制及公司内外约束机制,以保证经营者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  二、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产生  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