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治疗

失眠的中医治疗

ID:21877939

大小:1.8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20

失眠的中医治疗_第1页
失眠的中医治疗_第2页
失眠的中医治疗_第3页
失眠的中医治疗_第4页
失眠的中医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眠的中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失眠症——中医治疗主讲人:黄琳云中国失眠现状06年中国6城市睡眠情况调查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其中53%症状超过1年。但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谈及自己的睡眠问题。总计57%上海62%北京60%杭州62%广州68%南京49%天津44%中国失眠现状06年京沪穗三地医师对抑郁伴失眠患者的认知和处理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失眠和抑郁常共同存在。75%的抑郁患者同时伴有失眠抑郁伴失眠患者最普遍的症状是入睡困难(62%)早醒并难以再次入睡占52%。失眠的危害长期失眠——白天功能障碍(工作能力、认知功能、精力下降)还可增加患抑郁症

2、的危险促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发作,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还可导致糖耐量降低、使免疫力降低睡眠生理一、分期分期非快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快眼动睡眠(REM):快波睡眠生理变化全身代谢↓脑血流量↓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自主神经功能平稳:呼吸平稳,心率、血压及体温↓无眼球运动肌张力极度下降(除眼肌、中耳肌外)脑血流量↑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呼吸浅快,心率↑,体温调节↓,血压波动,阴茎勃起与梦有关有眼球运动作用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动作行为记忆神经系统发育其他记忆功能伴发分娩、心脑血管病、哮喘等分期眼球运动EEG

3、变化非快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无1期(入睡期):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2期(浅睡期):出现12-14秒/次睡眠纺锤波,肌张力↓3期(中度睡眠期):睡眠纺锤波为主,δ波出现(20-50%)4期(深度睡眠期):δ波>50%快眼动睡眠(REM):快波睡眠有低幅快波为主(β波)α波δ波β波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此两种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NREM睡眠:75%-80%(90min)REM睡眠:20%-25%(10-30min)觉醒和睡眠时相的交替二、正常睡眠结构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

4、间婴儿幼儿24小时9-12小时学童9-10小时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5-6小时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充足的睡眠量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第二天不觉得思睡定义: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程度: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病因自然因素(天)社会因素(地)本身因素(人)失眠自然因素(天)环境气候时差社会因素(地)噪音夜班工作高温强光本身因素(人)1、起居无常:昼夜颠倒、过子不睡2、饮食不节:“胃不和则卧不安”3、情志失常:

5、神魂不安则不寐4、劳逸失调:心神失养,神魂无主5、病后体虚:气血亏虚——心神失养阴虚火旺——神志不宁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阴病位在心肝脾肾生生克木水金土火相生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3、本病证常有饮食失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4、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疾病。诊断1、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

6、黄,脉弦而数。2、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腕痞,泛恶嗳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胃气失和证: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或见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舌苔腻,脉滑。辨证分型辨证分型4、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5、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而数。6、心胆气虚证: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

7、脉弦细。不寐的中医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药补药物治疗食补药补不如食补非药物治疗针灸推拿耳疗火罐足疗针灸取八脉交会穴、手少阴心经和督脉穴为主主穴位: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功效:调和阴阳,安神利眠印堂穴四神聪穴安眠穴神门穴照海穴申脉穴辩证配穴肝火扰心——行间、侠溪痰热扰心——丰隆、内庭胃气失和——公孙、足三里心脾两虚——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心俞、肾俞心胆气虚——心俞、胆俞丰隆穴侠溪穴行间穴内庭穴公孙穴足三里穴胆俞肾俞脾俞心俞推拿与针灸取穴一致,配上阿是穴手法主要以揉法、按法、点法、推法、摩法为主揉法——环旋活动按法——垂直向下按压点法——

8、向下点压推法——单方向直线推动摩法——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注意事项沉肩渗透垂肘悬腕持久柔和有力均匀要求每天宜推拿按摩两次,首选主穴,或辩证取穴,每次每穴宜3-5分钟。耳疗选用王不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