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大纲.doc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

ID:21910371

大小:5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1页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2页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3页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4页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开设院(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二、教学对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旨在通过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和具体社会调查实践,为学生提供一种社会学的视野,系统、科学地学习和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框架,了解社会学的思维角度,初步熟悉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中探寻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处理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计划社会生活,并为其他专业课和相关专业的学习夯实基础。四、教学要求:讲授“社会学概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2、为指导,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科学借鉴西方社会学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在阐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认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批判与继承统一、施教与受教统一。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总学时:72学时;授课:66学时;讨论:6学时六、考核:考核形式:考试、七、教材: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八、主要参考书目:1.吴增基、吴鹏森:《现代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张克荣:《当代社会学(上、下)》,天津:群众出版社,1988。3.张乐宁、刘祖云、唐忠新:《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央

3、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91987。4.吴铎:《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7.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8.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九、讲授提纲:第一章导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地位、视野和作用第一节社会学邀请你来学一、“社会学想象力”(ThesociologicalImagination)——看问题的新角度二、社会学知识与常

4、识——世界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从经典社会学者和社会学著作那里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从当代社会学家所做的工作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与自然科学作比二、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能为我们做什么一、理解你自己二、为就业做准备三、日常决策四、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第二章社会(Society)第一节社会一、语源学上的“社会”二、西方学者对社会概念的解释三、社会的特征9四、社会的类型五、社会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一、社会结构概念的演变:从斯宾塞、涂尔干到帕森斯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

5、、社会角色、群体和社会制度第三章文化(Culture)第一节文化的涵义与特性一、文化的涵义二、文化的特性第二节文化的区分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二、主文化与亚文化(subculture)三、主文化与反文化(counterculture,contraculture)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三节文化的结构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二、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理想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第四节文化的功能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三、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四、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第四章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第一节

6、什么是社会化一、“本性”还是“教养”:一个被证明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争论二、社会化的含义三、社会化的类型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9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二、社会化的社会主体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视角二、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第五章社会群体(SocialGroup)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社会群体二、群体存在的基础三、群体的类型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一、群体凝聚力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内部关系四、群体领导与决策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四、初级群体的功能五、我国社会转型

7、期的初级群体第六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与意义二、研究的独特角度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一、婚姻家庭的相关定义二、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9三、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第三节性社会学一、学科发展史与主要理论二、性存在的概念三、性的社会因素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一、概念的来历二、概念的具体化三、社会性别的定轨四、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第七章社会组织(SocialOrganization)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