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择校的意义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

ID:21939490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_第1页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_第2页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_第3页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_第4页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择校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中小学择校的意义、问题与对策作者:艾国徽发布时间:2009-07-17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泰州市刁铺中学当前是:全文显示9718: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因而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入学方式上采取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择校现象应运而生,随之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以阻止中小

2、学的择校现象,但实际上择校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工作‘五不准”的规定,包括不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小学和初中招收择校生。究竞应该如何看待中小学阶段的择校现象?是禁止、鼓励还是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这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一、中小学择校的意义与问题       对于中小学择校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全面地看待择校问题,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择校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有其负面影响。       1.中小学择校的积极意义       有人说择校是改革的阶段

3、性成果,它不仅打破了教育经费长期窘迫的困境,而且开启了多渠道筹资办教育的先河,使全社会都能为发展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承认,择校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当前一些中小学校所收取的择校费已大大超过了学费总收入,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学校可以利用这笔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充分利用老百姓的投资热情,既筹集了办学经费,又可以通过教育的良性循环以优质的教育回报社会。       (2)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4、-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有学者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资源配置方式需要计划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择校就是在承认教育产品准公共性的前提下,由市场参与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教育需求更加多样,教育选择也更加自主。“就近入学”的原则由于只能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能够入学,而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择校的出现起了一定的弥补作用,学生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高质量的教育。   (3)有利于校际间的竞争和提升教育质量。在择校的制度

5、环境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为了招收到择校生,各学校之间必然产生竞争。为了适应这种竞争形势,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因为只有质量高、服务好的学校才能招到更多的择校生和收到更多的择校费。       (4)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现在有择校需求的人已越来越多,而公办学校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办学的热情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的民办普通初中有4219所,比上年增加568所,在校生315.68万人,增加59.11万人;民办小学6047所,比上年增

6、加371所,在校生328.32万人,增加53.39万人。       2.中小学择校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择校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影响。       (1)导致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择校问题的持续存在使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在牺牲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因为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而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多的一般学校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而沦为薄弱学校。尤其是择校现象出现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突出。结果是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供不应求,甚至人满为患,而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则越办越艰难,生源不足

7、,甚至人去楼空,从而导致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2)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引发教育不公平。不可否认,择校收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家长的负担。就目前择校收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已超出了大多数城镇居民收入所能承受的范围,同时势必造成由经济收入的不均衡而导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文档下载最

8、佳的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