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

ID:22035005

大小:1.1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19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_第1页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_第2页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_第3页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_第4页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 (2016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段斌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数据中心(CSRKT)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共完成肾移植手术7131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文本内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高再次移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诱导治疗诱导治疗方案KDIGO指南建议,除受者和供者是同卵双生姐妹或兄弟之外,所有的肾移植受者都需要接受诱导治疗以预防排斥反应。目前的诱导治疗方案是在移植术前、术中或术后立即给予生物制剂———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IL2RA)或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推荐1推荐在肾移植术前或术中即开始

2、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1A)。推荐2推荐将使用抗体诱导治疗纳入肾移植受者的初始免疫抑制方案中(1A)。(1)推荐将IL2RA(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作为诱导治疗的一线用药(1B)。(2)对排斥反应风险较高的肾移植受者,建议使用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如家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F)]进行诱导治疗(2B)。急性排斥反应危险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错配位点较多(A级);受者较年轻(B级);供者年龄较大(B级);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anti

3、body,PRA)>0(B级);术前存在或术后出现供者特异性抗体(B级);血型不匹配(B级);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B级);冷缺血时间>24h(C级);免疫抑制治疗的初始方案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方案,在移植术前或术中即开始启动。初始治疗用药可与诱导治疗用药合并或不合并使用。起始方案普遍使用联合药物治疗以达到充分的免疫抑制疗效,同时降低单个药物的毒性。由于急性排斥反应风险在移植术后3个月内最高,所以在这一时间段内应给予充足的剂量,待移植肾功能稳定后再逐渐减量以降低药物毒性。推荐4:推荐在维持方案中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包

4、括CNI和抗增殖类药物),包括或不包括糖皮质激素(1B)。推荐5:建议在肾移植术前或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CsA)(2B)。(1)选择他克莫司作为CNI用药方案(2B)。口服初始剂量应为0.05~0.25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2)选择CsA作为CNI用药方案(2C)。CsA的使用剂量为6~8mg/(kg·d),维持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推荐6:建议将MPA类药物作为抗增殖类的一线用药(2B)。(1)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MMF)剂量为肾移植术前12h或移植术

5、后24h内开始口服,剂量一般为每次0.5~1.0g,每日2次,维持治疗根据临床表现或血药浓度调整剂量。(2)麦考酚钠肠溶片推荐的起始剂量为360~720mg,每日2次。(3)排斥反应不会引起MPA药代动力学改变,无需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DGF的受者无须调整剂量。推荐7:抗增殖类二线用药。肾移植术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高危受者,建议选择咪唑立宾作为抗增殖二线用药,推荐剂量为150~200mg/d(2B)。推荐8:如使用西罗莫司,推荐在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手术伤口愈合之后开始使用(1B)。免疫抑制剂的长期维持治疗目前国内外最常

6、用的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方案是以CNI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即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联合一种抗增殖类药物(如MPA类药物或咪唑立宾等)加糖皮质激素。主张肾移植免疫抑制方案中撤除CNI或糖皮质激素的观点尚存在很大争议。总之,肾移植术后免疫稳态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鉴于个体差异性和免疫系统复杂性,不可能采用统一免疫抑制模式,应遵循选择性、协调性和特异性的用药原则。推荐9:如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建议移植术后2~4个月采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维持方案(2C)。推荐10:建议持续应用以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停用CNI(2

7、B)。推荐11:出现MPA类药物相关的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活跃、CMV、BK病毒感染等情况时,推荐减量或停用MPA类药物或转换应用二线抗增殖类药物,如咪唑立宾(2B)。推荐12: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监测推荐检测CNI的血药浓度(1B级)。检测频率至少应该达到:移植术后短期内隔日检测,直至达到目标浓度(2C级);在更改药物或受者状况出现变化可能影响血药浓度时,随时测定(2C);出现肾功能下降提示有肾毒性或排斥反应时,随时测定(2C)建议用于监测CsA血药浓度的指标(2D):服药后12h谷浓

8、度;服药后2h血药浓度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在CsA+MPA类药物+激素的三联方案中的 CsA的血药谷浓度1.术后1个月内200~350ng/ml2.1~3个月150~300ng/ml3.3~12个月100~250ng/ml4.1年以上大于50ng/mlCsA的目标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