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

ID:22482088

大小:8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_第1页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_第2页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_第3页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_第4页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筛查胃癌的临床现状樊占杰冯义朝(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丙延安716000)【摘要】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由于缺少有效的筛查方法,其早期诊断率低而死亡率较高。近几十年,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相较于X线和胃镜检查,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价格低廉、简便易行和重复性好等优势。能在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之前更全面、早期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普遍被人群和学者接受,适合高危人群筛查和大规模普查。【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2、-1752(2016)18-0232-03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据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我国以胃腺癌为主,新发病例数占全球的48.6%,死亡病例数占全球的47.8%。胃癌的预后和确诊时进展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检出率越高,其病死率会越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则不足30%。目前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于10%,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3位。因此,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筛查萎缩性胃炎等胃癌高危人群,并继以动态随访或胃镜精查,以期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胃癌防控的重要策略。[1-2]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

3、lori,HP)HP与胃癌关系密切,被WHO列为人类胃癌的肯定致癌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大约75%的胃癌发生归因于HP感染。Formen等[3]发现胃癌患者组血清中抗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滴度分别90ng/ml和3.6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抗HP-IgG滴度与胃癌发生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一项纳入762例非贲门部胃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4],相对于HP阴性人群,HP阳性人群的非贲门部癌的发生率提高到2.97倍(95%CI2.34-3.77),HP阳性人群10年后非贲门部癌的发生率是HP阴性人群的5.93倍(95%CI3.41-10.30)。相反

4、,根除HP预防胃癌的对照研究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胃黏膜萎缩和(或)化生前根除HP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5-6]。在我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超过50%。HP介导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启动“Correa”致癌模式己被多数学者认可,即HP感染→慢性胃炎&nrr;胃黏膜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上皮内瘤变(包括高低级别、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关键在于及时发现中重度、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并积极干预。可见,HP感染是HP胃炎和胃癌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在肠化生之前行根除HP治疗可以阻断“Correa”过程

5、,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进而降低其死亡率[7]。I型菌株是表达VacA和CagA蛋白的有毒菌株,致癌性强,我国人群感染的HP大部分为I型菌株。前者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质子泵(K+-H+-ATP酶),破坏离子间的正常转运,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和细胞空泡样变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HP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长期慢性感染;促进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的修复功能,引起胃黏膜增生和癌变[8】。后者可以激活COX-2以及抑制热休克蛋白70,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上调癌基因性miro-RNA和转录调节因子NF-KB:促进肠上皮化生;破坏p53的抑癌基因通路,使上皮细胞过度增殖

6、和DNA合成增加,最终导致胃黏膜蒌缩、肠化生及恶性转化[9】。此外,HP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NH3形成氨云包围菌体使其免受胃酸损害,并刺激胃黏膜腺体颈部多能干细胞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细胞癌变。1.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腺体的数量和分泌功能。前者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主要反映泌酸腺细胞的功能,胃酸分泌增多(消化性溃疡),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萎缩性胃炎和胃癌),PGI降低。PGI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颈粘液细胞以及胃窦幽门腺、十二指

7、肠Brunner腺共同分泌,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分化程度,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PGII水平相对较稳定。PGR则与胃黏膜萎缩的进展情况相关性较大[10]。在组织学上,胃底、胃体黏膜的上1/4为腺窝上皮,下3/4为胃底腺,胃底腺主要由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壁细胞构成;胃窦黏膜的上1/2为腺窝上皮,下1/2为幽门腺,幽门腺由幽门腺细胞和壁细胞构成。恰恰证实了我国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好发部位为胃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