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

ID:23404166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_第1页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_第2页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_第3页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_第4页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中学信息技术学习迁移  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所产生的某种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分成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从迁移的内容看,可以分成认知迁移、技能迁移和态度迁移。迁移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尤为重要,教师不可能将学生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迁移不断获取新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本文尝试从“为迁移而教”的角度,谈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整体备课,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研究表明,前后学习之间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产生正迁移。信息技术课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更加可以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对教

2、材的内容和顺序可以做适当的裁剪和调整,同时备课时应当将教材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使课堂知识点实现滚动式延伸,每节课突破的难点以1~2个为宜。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要求相对稳定,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必然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以《网络信息搜索》为例,上一学年精心设计的搜索任务,下一个学年再使用往往发现学生不需要使用任何技巧就可以找到答案;同时随着搜索引擎的发展,教材中介绍的搜索语法和技巧也往往失效。这一切要求教师依托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框架,关注社会、关注学生,与时俱进地开发新的学习任务。7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建立学习档案  奥苏贝

3、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当通过测试、问卷、作品提交、提问答疑、观察与交流等多种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习档案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作业为例,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费时费力。通过网络机房在线练习的方式,配合数据统计分析,可以一次性地掌握班级所有学生的信息。笔者使用ASP.NET技术编制了在线问卷(测试)系统,配合学生账号管理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其次,既要从学习档案获取整个班级的学习准备状态,也要重视对学生个体信息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区别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往往每个班级既有兴趣

4、浓厚、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生,也有连Windows基本操作都没有掌握,课堂上基本处于旁观者位置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高度关注两极的学生,前一极的学生管理得好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否则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可能成为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障碍;后一极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可能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迁移障碍的发现和清除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迁移障碍与原有知识结构的不稳定和不清晰有关。例如《PowerPoint图片工具栏》和《图像加工处理模块》都提到了图片的灰度模式和黑白模式,学生往往受生活中黑白照片的概念影响,误认为黑白模式就是类似黑白照片的颜色模式

5、。7  对于迁移障碍,首先,力争在备课环节发现,并设计及时反馈纠正、过度学习等教学措施来克服。以前面所提到的黑白模式迁移障碍为例,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尝试在图像的灰度模式和黑白模式之间反复切换,实际感受两者的区别来纠正错误的认知。其次,对于在课堂中发现的迁移障碍不能拖延,可以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流程,腾出足够的时间关注解决迁移障碍。这次课堂上发现的障碍,在下一次课堂的备课中就要加以考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课堂生成性资源转换为下一堂课的预设性资源。  四、增强知识结构的丰富性  美国学者罗耶指出:任何增加交互联结网络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将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教师在教学中要

6、注重知识学习的相互联系,包括:  (1)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例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和《Flash动画设计》中都有图层的概念,让学生归纳总结,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例如学习声音的波形文件格式与物理中的声波概念联系起来。  (3)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将生物病毒传播与计算机病毒传播联系起来。  五、课堂提问与迁移  笔者观摩过不少公开课,共同点是课堂容量大,设计紧凑,课堂效率很高。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能担心学生应答不顺利,影响课堂效果或者拖慢教学进度,倾向于提一些有明确答案的良构问题,偶尔有拓展问题也缺乏难

7、度,只是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而已。学生习惯于解决良构问题以后,一旦遇到非良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大都是非良构问题,这也是学生常被指责为“高分低能”7的原因之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如果学生不能够实现对问题的去情境化,是无法实现有效迁移的。笔者认为首先提问的节奏可以适当放慢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其次,在设问上,除了选择运用在课堂中获得的概念、规则能解决的问题以外,还应当选择以下几类:  (1)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的问题。例如当学习《Photoshop色彩平衡》时,教师提问:“为什么红色和青色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