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

ID:2356314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_第1页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_第2页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_第3页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_第4页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工艺分析刘勇 徐军平(山东博物馆,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明代鲁荒王朱檀墓的陪葬品中发现有多件漆器家具,它为研究明初的家具式样和髹漆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了解明鲁王墓出土红漆木桌的髹漆技术,本工作在对木桌保存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漆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从而对漆桌的髹漆材料和工艺有了初步了解。.jyqk、宽71.5cm、高94cm。桌面四边以格角榫攒框,框内打槽裁口,槽口处装板,板下设透榫穿带4条。板上镶精美花斑石面板心,石

2、面心长90cm,宽51.5cm。石面板的两个长边呈上窄下宽的梯形,与桌面攒框的斜边裁口紧密结合,使石面板不易脱出。桌面四边起拦水线。桌面探出在腿足之外的部分不长。冰盘沿下有镂花透雕的牙条,腿外侧的牙头与角牙类似,但未转到45度角,从半桌的迎背面看,似是一腿三牙式,牙板一木连做。桌面与腿足形成夹头榫结构。牙条下为雕花高拱罗锅枨,罗锅枨雕刻成卷叶状,中部半榫于雕花牙条,两端透榫于桌腿。侧面双横枨均为方材,上为57.5cm、下为58cm,上边做半榫,下边为透榫,打窪加委角线。直腿方足,腿子亦打窪加委角线,桌腿微微外斜,呈四腿八奓。除石

3、面板心外,木桌通体髹饰朱红色素漆。(图1)2.2漆膜分析漆膜上没有发现明显的髹漆不当而引起的漆膜缺陷,如橘皮、挂流等现象,这表明明代早期的髹漆工艺已十分精湛。本研究对所选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2.2.1漆膜断面和成分分析断面分析可揭示漆膜的分层结构,测量其分层的厚度,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漆膜中填料的外观特征。成分分析可以辨别漆膜中呈色填料的物质属性。选用HitachiS-36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AX公司GENESIS200XMS能谱仪对漆膜的剖面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样品剖面显微分析结

4、果见图2和成分分析见表1-表3。KV20.0MAG300TILT0.0MICRONSPERPIXY0.204结果分析:(1)图2中,A处为表层红色漆膜。根据能谱分析可知,漆膜中的显色颜料是朱砂(HgS)。A层平均厚度为69.48μm。颜料颗粒粒径最大为63.04μm,大部分颜料颗粒粒径在7.21~20.87μm之间,根据矿物颗粒的分类标准,颗粒位于4~70μm之间,属于细粒和亚细粒范畴[1]。说明漆膜中添加的显色颜料朱砂,被研磨的比较细。从物质含量中还可以看出,A层夹杂大量类似钙长石的矿物质,这些颗粒圆滑度较好,可能经过人为研磨

5、被添加在漆中。(2)图2中,B处是一层底漆,根据能谱分析可知,其显色颜料也是朱砂。颜料颗粒粒径最大为5.72μm,大部分颜料颗粒粒径为1.37μm左右,B层平均厚度为34.76μm。朱砂在B层中的含量不仅比A层中高,而且颗粒粒径更小。说明在B层中,朱砂的矿物颗粒被磨制的非常细。从物质含量中可以看出,B层也有相当数量的类似钙长石的矿物质,这些物质的颗粒粒径也很小。(3)图2中,C处为灰层,厚度为622.84μm,由于样品取样不一定完整,此厚度仅作参考。根据能谱分析可知,该层中含有大量钙长石类和石英矿物质。2.2.2面漆和灰层中纤维

6、的分析选用德国产布鲁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面漆、灰层中的纤维进行了分析检测。采用KBr压片法进行制样。KBr片的厚度为0.3~0.6mm,将样品研细后与溴化钾混合,装入模具内放在油压机上加压,使成为透明的晶片。样品的用量为1~2mg,溴化钾的用量为100~200mg。为防止压制出的样品片表面出现龟裂现象,压片时应先用机械泵抽气,真空度一般为0.13~0.26kPa即可。加压时间的长短对所压出的晶片质量影响不大,因为溴化钾形成结晶是在压力达到所需极大值的一瞬间形成的,所以延长加压时间,对结晶的形成无明显的影响。为避免散射现象的发生

7、,制作溴化钾压片时,必须要使样品与溴化钾粉末混合均匀,当分散介质与样品的折射率相近时,散射效应就会很小。分析结果如下:根据面漆傅里叶红外反射光谱图可知,其中,在3421,2926,2854,1708,1623,1451,1269和1082cm-1出现的吸收峰与漆酚(生漆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十分相似,所归属的官能团包括:O—H(漆酚苯环上的羟基),—CH2(漆酚侧链上的亚甲基),C=O(漆酚氧化后生成的酮基),C=C(苯环中的碳-碳主链),C—O(苯环上的碳-氧键)[2]。由此可以确定,红色面漆是由生漆与朱砂调和、结膜

8、而成。郑佳宝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古代漆膜,总结出一个规律:如果在生漆中添加桐油,其漆膜的红外吸收谱图中,在1710cm-1处出现的吸收峰要强于1620cm-1处的吸收峰;反之,则1710cm-1处出现的吸收峰要弱于1620cm-1处的吸收峰。即通过比较这两个吸收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