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

ID:23604324

大小:14.60 MB

页数:145页

时间:2018-11-09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_第1页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_第2页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_第3页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_第4页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研究生学位论文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论文题目(中文)发育研究GeomorphologicalevolutionandValley论文题目(外文)developmentoftheLowerJinshaRiverduringLateCenozoic研究生姓名刘芬良学科、专业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向河流地貌学位级别博士导师姓名、职称潘保田教授高红山教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2012年09月至2018年06月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0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06月学位授予日期校址:甘肃省兰州

2、市12121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学号:0090473学生姓名:刘芬良导师姓名:潘保田学科名称?: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I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F独立进行研宂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己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己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3、明。本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s: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人;本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一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4、第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可以公开□不宜公开,己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一”(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项打v)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4.“t日期:晚新生代金沙江下游段地貌演化与河谷发育研究摘要金沙江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河段,全长约2300km,在青藏高原东部与澜沧江、怒江沿横断山纵向岭谷区并行南流,至云南省石鼓镇,急转折向东北,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一弯,其后横穿平缓宽广的云南高原,最终在四川省宜

5、宾市与岷江汇合后注入长江。对于金沙江形成演化过程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迄今为止,其发育模式和形成时代问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究其原因,除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外,不同学者所采用的方法和证据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鉴于侵蚀循环理论自十九世纪被W.M.Davis提出以后一直是长尺度地貌演化研究的主要范式,夷平面被认为是区域地貌演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为现代河谷发育的时空起点提供约束。同时一条河流的近代地质历史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及相关沉积中,如河流阶地、洪积扇、盆地沉积、堰塞湖相沉积等,对其详细研究可以反演河谷的发育历

6、史,同时可以提取丰富的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信息。本文以夷平面、河流阶地和古堰塞湖相沉积等主要研究载体,对金沙江下游段流域地貌的演化与现代河谷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初步结论如下:(1)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在ArcGIS系统下通过对四个地貌参数即坡度、曲率、地形粗糙度和相对高度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夷平面识别的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当地形坡度而言在0º~10º之间时,隶属度为100%;10º~30º时,隶属度随坡度增加在区间100%~0%内线性减小。当曲率在-1m-1~-0.2m-1或0.2m-1

7、~1m-1之间时,隶属度100%和0%之间随着曲率的变化而成线性变化,当在-0.2m-1~0.2m-1之间时,隶属度为100%。当地形粗糙度指数在0m~80m之间时,隶属度为100%,而在120m~300m时,隶属度随粗糙度指数值增加线性递减,取值区间为100%-0%。当相对高度˃250m时,隶属度为100%,在60m~250m之间时,隶属度随相对高度变化而线性变化,取值区间为0%~100%。(2)基于上述地形参数与夷平面隶属度函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区分布的夷平面进行识别,发现隶属度大于80%且面积大于0.

8、4km2的区域与野外调查和GoogleEarth识别的典型夷平面相吻合。这些夷平面共由1764个斑块组成,总面积约占研究区的9.2%,同时,斑块的数量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符合地形被水系切割的分形特征。这些夷平面的海拔高度主要位于2000-2500m之II间,整体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但其高程与区域坡度、高差之间均无明显关系,说明这些残余地形面可能是过去同一期夷平面被后期构造变形和水系切割结果,它们的顶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