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

ID:23971231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流性食管炎的69例临床分析【】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两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69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30例只用兰索拉唑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兰索拉唑(上海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232)30mg,1次/d,莫沙必利(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8O4)5mg,3次/d;对照组仅口服兰索拉唑,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有烟、酒嗜好者应戒烟、酒,

2、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晚间忌饱餐。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反流、烧灼痛等症状各记录1次。同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5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总分降低50%以下。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4]。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症状。西方国家报道,人群中10%可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男性多于女性[5]。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

3、西方国家。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是指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使粘膜抵抗力减弱,损害食管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其次为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治疗措施,胃酸分泌过多,壁细胞反应减弱或吸收减弱,代谢率或清除率增高所致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等。  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动力药,能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5-羟色胺受体(使壁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和肠转运,增强食管括约肌压力,改变食管蠕动功能,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胃内

4、容物的食管反流[6]。另外,莫沙必利不影响胃酸分泌,与中枢神经突触膜的多巴胺、5-羟色胺受体无亲和力,故无相应的受体外综合征。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作用于胃酸分泌最后一环,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容物酸度,避免食管黏膜再次损伤。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较H2受体阻滞剂作用强,利于消除症状和促进炎症愈合,因此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有效的药物。  笔者将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兰索拉唑,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见,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