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ID:2427112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_第1页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_第2页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_第3页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提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我国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无论是杜威所提的“教育即生长”,还是陶行知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两者是相通的。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中学阶段尤其如此。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政治课起着其他

2、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还必须要加强。另一方面,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苍白的说教”来形容一点不过分。还有一方面,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知行脱节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想学的状况。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4的循环。其实施要求为:(1)课前准备要明确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和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

3、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2)课堂教学时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能)的欲望。(3)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笔者以《跨越陌生》(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一课中的“走近新同学”教学内容为例。  课前笔者让学生设计好一张签名卡和若干张自己的名片。签名卡的内容可以包括:我进中学认识的第一位同学和第

4、一位老师,我认为特别幽默(文静、仗义、有才华……)的人,我挺佩服却还不是很熟悉的人,等等。名片设计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未做过多限制。  上课时笔者检查了学生的准备情况,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原以为他们只会用作业本的纸来设计签名卡和名片,没想到他们几乎都统一用了精美的彩纸,并且各显神通地或者画上自画像,或者附上自己喜爱的格言,甚至有的还套了一个红红的中国结。笔者问他们为什么如此费心思,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爸爸说,名片就是一个人交往时的脸面,有个性的名片能让人更容易记住你。”笔者感叹

5、,这就是来自生活的声音。接下来就该进入课堂主题了,笔者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签名卡和名片,开始在教室举行一场类似聚会形式的交际活动。一开始,学生还有些腼腆,但很快他们就进入了状态,纷纷找各自的交往对象进行交谈、签名和交换名片,俨然一群成功人士在进行一场“鸡尾酒会”。4  当笔者宣布时间到了该结束活动时,学生还意犹未尽,一些学生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而谈论不休,一些学生为课前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名片用来交换而懊恼不已,还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交际活动的成果。学生纷纷要求延长活动的时间,这时,笔者语重心长地说:“

6、同学们,今天课堂上的这个活动只是想给大家互相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之花,还需大家在平日的生活中用爱心和细心共同去浇灌。”就是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将我们的课堂又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中。的确,“下课并不是句号”,跨越陌生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渴望,由于缺少一个交流平台而彼此隔了一层障碍。我们作为教师,并不能仅仅在口头上要求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应该切实地给他们做好引导工作,既提供一个平台,又不限于这个平台。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效果  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模式以来,我们感

7、觉效果是明显的,成果是喜人的。它不仅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更让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在上面“走近新同学”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活动开展再到课后浇灌友谊之花,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自己在唱主角。笔者看到,现在的学生充满了智慧,是有着各自特点的生命体,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

8、、教材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越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4对于教师而言,他要面对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而时代又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果几十年如一日地简单重复自己的教学,即使自己的技艺再高,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是:要么“穿旧鞋走旧路”,要么“穿新鞋走旧路”,要么“穿新鞋走新路”。实践告诉我们:“穿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