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

ID:24280018

大小:7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_第1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_第2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_第3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赵晓芳赵晓芳(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163114)【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157-02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病程常超过一年或长达十年以上,一般有水肿、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后期有贫血、高血压和肾袞竭,终至尿毒症,多数预后较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针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

2、肾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少尿、血尿等表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工作及生活方式等。1.2临床表现对于慢性肾炎,临床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病程超过1年,临床可视为慢性;②有急性肾炎病史,临床症状己缓解1〜2年或更长时问,而病理变化仍缓慢进展,若干年后乂表现为慢性肾炎;③无急性肾炎病史,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肾炎,占木病的大多数。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重不同,常有以下表现。1.2.1水肿水肿程度不同,缓解期可完全消失,水肿主要由低蛋白血症、球-管失衡所致,晚期肾

3、小球滤过率下降为主要原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心功能不全也为加剧水肿的因素。1.2.2高血压发生率为61%,多为持续性中度以上高血压,血压在(160〜180)/(90〜110)mmHg,眼底检查常有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迹和絮状渗出,重者发生眼底小出血灶。持续血压升高可加速肾小球硬化,使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1.2.3肾功能不全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在正常的50%以上,血肌酐与尿素氮在正常范围或仅轻度升高,稍后即冇肾小管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夜尿多、尿比重、尿滲透压降低

4、及酚红排泄率下降等。遇有应激状态,如感染、创伤及位用肾毒性药物等,使处于代偿阶段的肾功能急骤恶化,发展成为尿毒症。1.2.4全身症状表现为头昏、乏力、食欲减退、精神差以及失眠、健忘等,与高血压、贫血及某些代谢紊乱有关。1.2.5尿检查异常此为必备的表现,但异常程度悬殊较大,尿蛋白1〜3g/24h,偶奋大量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多伴冇不同程度的血尿;尿沉渣镜检冇多种管型;尿比重多在1.020以下。2治疗治疗目的是保护肾功能,预防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2.1一般治疗凡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血尿、蛋

5、白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任轻工作,但应避免受寒与感冒,不使用对肾冇毒性的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尿变化与肾功能,防止进一步加重。水肿与高血压时,限制盐摄入(1〜3g/d),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0.5〜0.8g/(kg?d)],如牛奶、鸡蛋、瘦闪等,可改善营养缺乏又不加重肾小球滤过负枳,减缓肾小球硬化。2.2控制血压有效控制高血压特别是肾内毛细血管内高血压,可延缓肾衰竭进展,应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lg/d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降

6、压基础方法是休息,限盐摄入,应用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受体拮抗剂(ARB)为最常用的UI服降压药,ACEI常选用依那普利5〜10mg,1〜2次/天,贝那普利5〜2Omg、雷米普利2.5〜5mg,1次/天;ARB选用氯沙坦50〜lOOmg、織沙坦80〜160mg、厄贝沙坦150mg,1次/天。β或α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CCB)也常用作配伍降压,如阿替洛尔12.5〜50mg,1〜2次/天,美托洛尔25〜50mg,2—3次/天,拉贝洛尔0.2〜0.6g,2

7、次/天,哌唑嗪0.5〜3mg,2〜3次/天,特拉唑嗪2〜8mg,1次/天;CCB常用非洛地平5〜10mg,1次/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天,氨氯地平缓释片5〜10mg,1次/天。2.3对症治疗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尿FDP增加的患者,可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如低分子肝素、噻氯匹定及双嘧达莫等,高脂血症者应用降脂药;对肾体积无缩小、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较多的患者,可试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肾炎晚期病理变化不可逆转,且已有肾功能不全,故不再应用此类药物。3讨论慢性肾炎多数原因不明确,仅有15%〜

8、20%的患者有急性肾炎史,多数由各种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如IgA或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原发病的免疫炎症损伤有关,其次为非免疫因素包括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大量蛋白尿和高脂血症等。参考文献[1】魏林,王海泉.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综述).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12(1):56-58.[2】薛红.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江苏中医药》1988年02期.[3】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