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

ID:24907460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_第1页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_第2页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_第3页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刘兆林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邮編441700人工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抢救了许多各种原因所致呼吸障碍患者的生命。机械通气时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是异乎寻常的[1]。不良的心理反应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需求需要充分的了解,木文旨在探讨基层医院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后成功撤机且神志清醒50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占60%,女性19例,占40%,男患者平均年龄55岁

2、,女患者平均年龄48岁,1.2方法:评估内容:患者的基础疾病特征、基木心理状况、面对疾病和机械通气压力所采取的态度和心理反应。1.2.1调查内容:⑴伍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其中除了生理需求以外的,括安全、爱与归属、被人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⑵家庭背景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诊断、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家庭、亲属状况,是否有精祌病史或精祌病家族史等。⑶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评估患者对躯体疾病和死亡的态度。1.2.2调查方法釆用由床旁护士,在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脱离呼吸机,可以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聊天和问卷调查方法。问卷由调查者参照有关文献

3、自行设计,调查时经主治医师同意,由床旁护士负责让患者独立填写,不能完成者由护士代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试卷50份,收回有效试卷50份,回收率100%。根据所得资料,采用统蔹_计学中的百分比法对资料进行分析。2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反应表现与肖莉银,黄欢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95%的调查对象奋紧张、焦虑感;95%的调查对象奋孤独、抑郁感;90%的调查对象有不安全感、害怕、恐惧感;78%的调查对象奋个性丧失表现;20%的调查对象冇呼吸机依赖;29%的调查对象冇绝望(因费用或对病情把绝使用呼吸机)经总结分析其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1、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的需求。2、获得信息的需求3、获得安全感,

4、早日康复的心理需求。4、早日撤机的心理需求3护理对策为:3.1医护人员应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护士对患者不能直呼床号,而应有尊敬的称呼。根据患者年龄、身份等称呼老先生、老太太、某老师、某师傅等,细心周到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感。入室后护士应态度诚恳的告诉患者:“请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而且我们随吋守候在您身旁,您的家属在外面,我们也会随吋把您的情况告诉他们,请他们放心。给予患者一种温馨、安全的感觉,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ICU病人全身裸露的次数和吋间,在为病人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

5、及病人大小便吋,随吋给予遮挡。对于家庭闲难及欠款的病人;不应该冷嘲热讽,使其放下包袱配合。3.2护士在对患者进行监护的同时,向神志清楚的患者解释机械通气的0的、疗效。导致机械通气患者焦虑、恐惧和痛苦的原因是不能与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无声或有声交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需求采用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手势语、恰当的触摸、图画卡片、文字卡片、写字板等非语言交流方法,减少隔离和孤独感。进行必要的信息传递,同时是保护我们准确识别异常变化的重要途径[3]。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听音乐、看报纸,了解外面的信息。病人的这种获得信息的需求,应被医务人员所重视。3.3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尽

6、量避免那些影响病人安全的行为和语言,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患者治疗初见疗效,病情开始好转吋,与患者交流吋,要反复强调患者己经改善的症状和体征,对配合好的表现及吋给予表扬,鼓励,通过护理当中的交往以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巧妙地向病人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好转,使患者心情舒畅,对治疗充满信心。3.4我们首先应做好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向患者讲清及时脱机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脱机时的注意事项。脱机时护士在旁守护保护患者,采用间断脱机方式,脱机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完全脱机。为了顺利脱机不仅要考虑患者生理上是否满足脱机的标准,心理上也满足脱机的标准[4]。基层医院很多病人因为经济条件的顾虑,很多病人会主动要求及时撤机。

7、对呼吸机依赖严重的患者应尽早行呼吸肌锻炼,护理人员有效指导意识清醒的患者行有中国特色的呼吸操:通过“嘘”“呵”“呼”“啊”“吹”“嘻”等特定六个字进行吐纳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深吸气和呼气控制呼吸频率在16—18次/分,每天练习2—3次,每次30分钟,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运动以达到锻炼呼吸肌的目的,从而提高呼吸肌的耐力和收缩力,冇效预防和改善呼吸肌疲劳[5】。参考文献:[1]俞森洋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