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

ID:25303868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_第1页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_第2页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_第3页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_第4页
资源描述:

《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沈家门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电子版备课录撰写人:张善娜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类型精读课文文体特点记叙文文本解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中后台伯父说“中华不振”而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周恩来在租界亲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周围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最后写他在修

2、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单元目标1.认识2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5.感觉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敏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6.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诮先学做人。7.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8.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本课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本课重难点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预案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

4、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3.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前置性作业布置1.收集周恩来的个人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2.按要求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前置性作业反馈交流周恩来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板块一解决目标揭题质疑学法引领朗读质疑过程展开教学预设及应对策略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板书、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句名言,知道它的意思吗?知道

5、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我们先来看看周总理伟大的一生(图文展示)那么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呢?读了这篇课文就会明白,再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预设:先理解“中华”和“崛起”的意思,然后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板块二解决目标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学法引领自由朗读课堂交流过程展开教学预设及应对策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读3.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A.(指名学生领读或开火车熟读)(读准多音字处)。B.一个风和日丽的

6、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这个句子中有个多音字你能读吗?)C.本课还有很多四字词语,我们要积累。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三个小故事来。(学生概括,师相机板书)2.把这三个小故事连起来,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一:多音字“处”和“背”指导学生读准。(课件出示词语)预设二:三个小故事:一是疑惑不解二是目睹惨剧三是立志读书利用小故事串联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块三解决目标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体会中心学法引领朗读、思考、小组交流过程展

7、开教学预设及应对策略四、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1、指导读第一个故事:(课件出示第一个故事中的对话)朗读指导: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伯父无奈的心情。l    读周恩来的话,体会周恩来的疑惑和追问。从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在东北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那里……这就是租界。过渡语:请看租界图,再看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照片,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出“中华不振”)2、仔细读读课文中的第二个小故事,在文中划出表现“中华不振”的词语或句子来,写下你的体会,再和同桌互相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学生先自主学习,再默读这几个段落,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

8、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在学生交流学习所得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再将所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