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ID:2530417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_第1页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_第2页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_第3页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_第4页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鲁迅先生作品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李军藩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无疑都是巨大的,所以,中学课本有数量较多的他的作品也是理所应当的。    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    由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鲁迅先生所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的思想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也由于鲁迅其人其文及其精神在当代遭受到的“误读”乃至歪曲、诋毁和谩骂,怎样让青少年接受鲁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在一些中学生的眼中,鲁迅先生只不过是一个思想深刻却令人难以捉摸的作家,甚至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骂人高手。这一

2、方面应该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如恶俗、浅薄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无法着眼于深邃的思想、执著的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意识来理解鲁迅。另一方面鲁迅文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隔膜”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90年代的鲁迅研究在学理方面有深入、有发展,但这些成就离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很难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90年代,鲁迅思想几度处于被指控、被置疑、被否定的被动地位,鲁迅研究界都做了相应的阐释和论证,但学问气较重,而普及性不强,因此社会影响不大。到了90年代末,‘批鲁风’中一些论者浅薄无知,妄加评论……”(王富仁、赵卓著:《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    鲁迅在小说

3、和杂文中都运用了大量的反语技巧,使人难以捉摸其真正的用意。教师对于杂文的解读往往非要找出字句所谓的深层含义,这些涉及到政治斗争和历史纷争的所谓含义往往使学生如坠云雾。这倒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不明白”。这也为中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造成了障碍。    二、鲁迅作品教学的对策    尽管如此,考虑到鲁迅其人其文及其思想的巨大价值,鲁迅作品还是非常有必要在中学课本中选讲的。因为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人作家,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要培养一个正直、无私、德才兼备的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鲁迅的文章仍然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语文新教材的改编,依

4、然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所以语文教材对鲁迅作品的选用和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样,鲁迅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意义就决定了中学的鲁迅作品教学必须承担普及鲁迅思想的责任。论者指出“鲁迅作品教学要突出鲁迅的人文精神”(王吉鹏、韩艳梅、刘洪梅编著《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此语切中肯綮。虽然这种人文精神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的,但对中学生来说,人文精神又是不太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必须理清这样的脉络:鲁迅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追求人性解放,追求人性解放的基础则是保证人的生存和尊严。笔者以为,要使鲁迅作品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普及鲁迅思想,揭示鲁迅作品中对人的生存和尊严等基本人性问题的关注,

5、是其中最佳的切入点。鲁迅思想的批判精神无疑是属于精英阶层的,是超出一般和流俗的,但是他的人性关怀却是可以直接为普通人所感知的,对此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决非庸俗化的解读!)是可以达到加深对鲁迅伟大思想和人格形象的深刻认识的。    鲁迅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今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忽然想到(六)》)这里所说的“生存”、“温饱”是要肯定人的自然生存权利;所说的“发展”是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其中的基本内容就在于维护人的尊严

6、。人性在自然与精神两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达到“致人性于全”。他重视个人尊严的获得与维护,在《文化偏至论》中他写道:“盖自法朗西大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凡事首,继而普通教育与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久沐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既知自我,则顿识个性之价值”。他主张“尊个性,张精神”,表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性解放的热切追求。    这种对人性关注的解读有着深厚的文本基础,因为在鲁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人性光芒的闪光点。总的说来,这种人性的关怀表现为对美好人性的欣赏和对悲剧人生的同情。    三、鲁迅作品人性解读例析    首先看鲁迅对美好人性的欣赏。鲁迅笔下的

7、少年闰土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聪明勇敢、活泼开朗;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他和“我”情真意切,亲密无间,在“我”眼中,他是个小英雄的形象。他讲述的许多希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所以在小说的结尾,美丽的景象又重现在眼前,从而使“我”的心底升起对未来的朦胧的希望。在《社戏》中,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