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

ID:25725985

大小: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2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_第1页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_第2页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_第3页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_第4页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京报》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群体媒介形象研究——以《新京报》为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关于老年传播的研究也逐渐被学界重视。按联合国颁布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1999年是中国老龄化元年,在这一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2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1%,标志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

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1%,人口老龄化规模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老年人口的规模,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样也是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2015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世界人口排名第五的国家巴西,全国人口也只有2.02亿(2015年),不及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的庞大。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国际标准,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14%,就意味着

3、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05年的7.7%上升到了2014年的10.1%,仅用了9年,预计我国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过渡只需要25年,而法国走完这个过程用了100多年,英国用了45年,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在尚未完成现代化建设、经济水平尚未步入发达国家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即“未富先老”,这会引发社会的连锁反应,带来诸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第三,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年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总量为1.05亿,城市0.62亿,农村是城市的1.69倍,

4、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3%,城市为7.97%,农村是城市的2.3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赴城市打工的日益增多,农村的实际老龄化水平要比统计数据高,并且农村相较于城市,缺乏经济基础和养老保障,养老困难的老年群体更多,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农村老龄工作的重点。第四,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老龄化水平也高于男性,随着人口高龄化的发展,这种差异表现呈扩大趋势:男女之间的差距从1950年的2.2个百分点逐步扩大到2010年的3.6和2050年的5.3个百分点。女性寿命更长,所以丧偶比例的相对较高

5、,在配偶去世后,老年人的情感诉求如何满足,也是需要社会重视的问题。.........................第二节研究内容和意义在媒介化社会,“媒介形象”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渠道和参照。大众媒介对老年群体形象的呈现不仅会影响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认知也会影响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那么,媒体呈现老年群体媒介形象具有何种特征?媒介形象与现实形象是否存在偏差?媒介在建构老年群体媒介形象时存在何种不足?这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大众媒介对老年群体形象的呈现,其前提是认为媒介中呈现的媒介形象不仅会影响到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而且会影响到社会

6、公众对老年群体的态度与看法。在传统社会里,主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较为直接的反映,而在媒介社会,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作为中介。社会公众对媒介长时间的接触,会辨识不清头脑中的老年群体形象是媒介加工呈现出来的,还是自身接触现实中老年群体而形成的,在潜移默化中,媒介培养的“象征性现实”逐渐取代客观现实,拟态环境取代真实环境,因此,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建构出的老年群体媒介形象,不仅会影响公众对老年群体的看法,同样也会影响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影响他们在社会中的活动与交往。如果媒介呈现的是健康的、正面的老年群体形象,那

7、么公众会更加积极的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老年群体,老年群体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而不是包袱般的存在,这对于整个社会老说,也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媒介呈现的是消极的、负面的老年群体形象,那么公众会对老年群体产生较大的反感情绪或是防备心理,比如一系列“老人扶不起”的报道,已经对老年群体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公众对老年群体产生了防备心理,曾经“慈祥”、“和蔼”的形象已经被“讹人”、“不讲理”所取代,公众看到摔倒的老人不是想扶一把,而是产生了恐惧感。老年群体如果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产生疏离感,不利于老年群体的心理

8、健康,反而为更多“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媒介应建构积极的老年群体形象,对整个社会而言,媒介正向建构老年群体媒介形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推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