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ID:2577170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_第1页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_第2页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_第3页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_第4页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  关于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界定,本文将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有学者以全民参与的可能性作为判断标准,从中国的历史变化阶段分析,中国的价值观大概分成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

2、原始的宗教阶段;第二阶段为儒家的伦理思想统治阶段;第三阶段为近代文化取向阶段;第四阶段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取向阶段;第五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取向阶段[1]。  有学者根据价值观统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过程做了细致的总结概括。主要将其分为四个时期: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主导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价值观发生裂变、自我与社会冲突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自我与社会寻求整合、走向务实价值观时期;20世纪末至今的价值观多元并存、在探索中进一步整合时期[2]。  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分

3、析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经历的过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经历四个步骤: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要经历价值自觉,这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体现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念变化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与社会评价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必须内化为国民的信仰[1]。  二、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研究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比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  有的学者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

4、观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其变迁的特征是,主流价值观式微和非主流价值观兴起。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道德主导转向利益主导;价值多元转向文化自觉[3]。  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改革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主要有以下特征:自主意识、自强意识和利益意识明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逐渐强化;公平正义观念逐渐强化;工业文明意识显著增强[4]。  有学者对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进行比较,依据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价值观及其变迁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结果,将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方面:从大一统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变化;从集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及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化;从理想价值观向

5、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共存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5]。  有学者从构建新型集体主义出发将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点概括为:从整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从道义导向到利益导向的转变;从单一化价值取向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价值观新型集体主义的建构及其必然性[6]。  有的学者从多元文化背景下考虑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点,认为我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多元文化对一元价值观的解构;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变迁;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价值观共识[7]。  三、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纵观学者们对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

6、响因素研究,他们针对不同方面价值观变迁有不同的分析和判定。本文梳理并总结出学界几种主要观点来反映我国社会价值观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过程。  有的学者从经济体制因素分析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不同的经济运行体制必然会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施高度集中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社会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人们形成了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观念,这与那个时代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在这一经济体制下虽然某种程度上发展了中国,但是这种公有的、单一的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世界商品经济发展大潮流,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贫困落后和

7、社会矛盾多发的中国,改革势在必行。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不断接受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钱和资本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浮现,与传统的集体主义严重相悖。人们的公平观、契约观、金钱观、诚信观、消费观、义利观等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消除消极的社会价值观,建设一个与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