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

ID:27224795

大小:71.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_第1页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_第2页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_第3页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_第4页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摘要:当前我国生命乱象频生,生命教育存在理论移植国外、水土不服,普通民众生命教育实践缺乏等现象。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因此将儒家文化屮的生命精髓与现代生命教育思想相结合,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生命教育;儒家文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51-02我国从2004年起正式开始生命教育,但从生命教育的实践来看,生命教育主要在学校开展,社会民众的生命教育欠缺。而且当前生命教育引用的理论和大量的研究

2、结论来自国外,在我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并没能解决自汆事件不断增多问题。我国儒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尤其崇尚和关注生命,将儒家文化中的生命精髓与现代生命教育思想相结合,发挥民众中富含的儒家思想的作用,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一、儒家视域下的生命教育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生命”为核心理念的教育,它是以“人”为屮心,通过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一整理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超越死亡”的教育活动。生

3、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爱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生命对于人是最首要的,可是人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天灾人祸都能导致生命的结朿,因此我们要正视生命的脆弱和有限,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个性;第二,生命态度教育。生命态度教育包括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是在挑战苦难、战胜厄运的过程中充分得以实现的。生命态度教育引导人们不仅欣赏生命的美好,而且教会人们正视人生的困苦挫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

4、困难。死亡意味着在当前世界拥有的一切的消逝,对所拥有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未知,导致人们惧怕死亡,避谈死亡,从而形成对死亡的错误认识。坦然面对死亡能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向死而生,达到超越死亡的理想起点;第三,生命价值教育。生命价值教育足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虽然死亡是人类的必然归宿,但人活着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冇后天教育获得的精神生命。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提高生命的深度,我们不仅要学会“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探寻“为何而生”。因此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的

5、质量就成为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2.儒家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提炼。我国儒家文化以生命关怀作为根本意蕴,以自然生命的久长和价值生命的超越为追求目标,强调把“自我”融合在“天入合一”的“大我”下,达到“乐天知命”的境界,充盈着生命教育的内容。第一,爱惜物命:生命意识教育。儒家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认为整个宇宙天地是自我繁衍、浑然一体的生命系统,所有生命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面对四季轮转,百物生长,孔子认为这就是自然天道,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周易把这说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既

6、然天地之间最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那么还有什么比爱护生命更有价值呢?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他们把生命看作是天地的恩赐,认为除了天地,没有人有资格对生灵有生杀之权。因此我们尊重和爱惜生命,首先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故意伤害、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尊重和爱惜他人,不去伤害、毁灭他人的生命。与西方生命教育相比,儒家生命观更尊崇自然之道,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处。要求我们不仅爱护同类的生命,对他类生命同样要尊重和爱护,要将对自我生命的体验延伸于天地万物,兼爱自然万物,众生平等。正如孟子说

7、的:“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IaL而爱物。”现代社会屮因战争、自然灾害、车祸、自杀等天灾人祸每年冇大量的人死亡,生命在这些灾难面前不堪一击。因此,要爱惜生命,就要正视生命的脆弱,珍惜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合理饮食,合理作息,锻炼身体,不自残,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和他类的生命,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儒家尊重自然的理念在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第二,孔颜乐处:生命态度的教育。孔子曾称赞其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8、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来人们把颜回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称之为“孔颜乐处”。孔颜乐处是一种不计较外在的名利得失,不在乎处境的艰难困苦,保持乐观的精神境界和豁达的处世态度。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上各种酸甜苦辣。在面对困苦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儒家生命意识的i要内容。对待死亡,儒家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知生,焉知死?”因为,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生时尽了自己的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