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

ID:27302486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_第1页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_第2页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_第3页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_第4页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历史的再研究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历史共时和历史历时观分析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该战略的实施是在我国长期所处极其恶劣的历史共时环境中和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生产力分布高度畸形的历史历时性经济基础传承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该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并为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共时与历史历时,在该战略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无论成就还是问题,均是目前我们在常态下按常规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应予重视和借鉴的。关键词

2、: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历史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F127;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6—0084—0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长达29年的历史时期中,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再研究,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无疑会对目前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就是运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和方法论,不仅要遵从“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3、的历史发展顺序,而且要依据“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规律修正”的逻辑规律。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为基本出发点,人类历史发展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不仅体现在历史的共时性方面,而且体现在历史的历时性方面。共时性是人类社会运动的广延性或伸展性;历时性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同时,共时性和历时性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联系和不可分体现了空间和时间相统一的四维空间概念。把共时性与历时性世界观运用到对我国“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分析中,就是概要分析其之所以

4、提出和实施的国际环境,又要具体地分析其之所以提出和实施的国内经济基础的历史传承。(一)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共时性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执掌中国政权大势己定的格局下,美国策划12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并成立了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其目标是共同防止共产党的“入侵”。“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国从欧洲、大西洋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也标志着帝国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49年10月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指示国务院“不要匆匆忙忙承认这个政府”。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11月,

5、美国纠集,15个西方国家筹组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管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问题,新中国也自然是被管制的对象。美国在积极支持和配合国民党利用海、陆、空优势,对上海、天津、青岛等大陆沿海城市和港口进行封锁的同时,还向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同美国保持不承认新中国的一致行动。到1953年,参加对新中国实施禁运的国家达45个。与此同时,从1950年到1954年,美国先后与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协定和条约。1954年9月6日,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美、英、法、澳大

6、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八国会议,并于9月8日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从而使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不仅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还不断地在中国边境地区挑起局部战争。1950年6月在对朝鲜战争干涉的同时,麦克阿瑟提出“保合意见书”,宣称台湾一旦落入共产党之手,对美国远东防线的威胁就如同“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并派第七舰队占领中国台湾海峡。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1957年后,美国在台湾布置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B52轰炸机,成立了“美军驻台协防军司令部”。195

7、8年7月15日美派海军陆战队入侵黎巴嫩后,海军参谋长伯克公然威胁:美海军正密切注视台湾地区的局势,随时准备进行像在黎巴嫩那样的登陆。1961年,对越南实行出钱、出枪、出顾问、出特种部队的“特种战争”。美国国务院历史文献出版顾问委员罗伯特•舒尔辛格一语道出了侵越战争的真谛:“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对抗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除在我国新疆的塔城、伊犁地区参与叛乱,并引渡和胁迫6万余名中国公民跑到苏联境内外,还在中苏7300公里的边境线上不断增兵,由赫鲁晓夫时期的10个师20万人,增加到勃列日

8、涅夫时期的54个师100万人,还不时在边界线上挑起事端。在中国北面,苏联与蒙古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并在蒙古驻扎重兵,矛头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