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ID:27929917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1页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2页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李莹莹(化隆县巴燕初级中学青海化隆810900)【摘要】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因地制宜,根植于农村现实,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关键词】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由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由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但在偏远乡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处于“教师费神,学生费力”的尴尬局面,语文教学仍然是“三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领导苦抓。怎样通过有效途径予以改变,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即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1.加强品德教育,体现语

2、文课的人文价值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祌,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事实上只有把品德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因为品德教育内容是教材的“魂”,是具体而生动的课文载体,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在学习中接受。另一方面,就传授语文知识而言,完成品德教育这一任务是必要的。不知读书首先是为了“明理”,以致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就题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也无法完成。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把人间浓浓的父爱与儿子无限的崇敬之情悄然传达,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既能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现代散文的文笔之美,乂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亲情教育。2.少讲多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记住教条的八股文。”新课标下,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获得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重分析讲解、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乡村语文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围绕教学0标进行合理安排,去掉那些没奋必要的分析讲解、琐碎的提问和多余的讨论,采用合作教学让学生参与、少讲多练,把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用于自学课文。这样使学生冇吋间去思考、琢磨、査资料、问别人,才能形成自己克服闲

4、难的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才能在熟读中去领悟。“少讲多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公输》一课,文章篇幅较长,但“起于鲁”到“行十日十夜至于耶”一端,句子意思浅显易懂,即便冇些难懂的句子教材下也冇注解引导。可让学生自学,既节省吋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淡化题式练AI,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乡村语文教学由于各种考试频繁,各种统考、测试、统练dJ据了大量的吋间,指挥着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出现了“重考试辅导,轻阅读教学”、“重习题练习,轻实际能力培养”的现象。大量的标准化试题,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反复操练,不断强化。结果语文

5、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造成学生自己想说的话不能说或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话却能说出来,甚至可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语文教学走向了理科化,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淡化习题式训练,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使乡村语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突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给学生较多的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析《热爱生命》一文,可激趣提问:“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的不同生活?”“你认为热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大家可以相互讨论,联系实际,寻找答案,不要求答案一致。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多元化交流探索中能充分发展学生的

6、综和能力。1.依托大自然,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农村虽然落后,但也有自己的优势,那“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rsqU0;的优美诗句,鸡鸣狗吠的农家小院无不呈现着一片祥和、宁静。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美,教会学生去描写田园风光,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寓情于景。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2.灵活处理教材,使语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认真学A)教学大纲,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予以适当的变通。使教材更适合农村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0的。总之,新课改下农村语文教学

7、疲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知识,并寓传统美德于教学之中,给学生较多的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吋间和空间,使知识之树常绿,课堂教学常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